間隙來到場邊椅子坐下,端起茶碗喝了幾口後,忽問邊上的謀士方光琛:“廷獻以為我這些部下誰能大用?”
方光琛與吳三桂少年時就交好,與吳三桂的關係非一般人可比,別人說得的他能說,別人說不得的他也能說,與吳三桂是真正的知心之交。
幕府地位遠在劉玄初之上。
見三桂問,當場便道:“我看諸將之中吳國貴雖倔犟,然勇略過人,至死不變,王爺可重用。那馬寶雖是西營降將歸順王爺,但我看此人也是忠義無雙,悍勇過人,將來亦能獨當一面。”
這個評價是相當高了。
也就是說吳國貴和馬寶這兩個人將來都能替吳一桂經略一方,且不必懷疑他們的忠心。
“確實如此。”
吳三桂點頭看向正赤膊射箭的吳國貴與馬寶。
前番二將同劉玄初在四川擅做主張,並竭力勸他趁滿洲八旗大敗之際舉旗北上問鼎燕京,這個舉動過於大膽狂妄不合吳三桂心意,但三人出發點是好的,也是一心一意為他這王爺考慮,所以三人回來後吳三桂僅是訓斥一番未做進一步嚴懲。
這次平定水西叛亂,吳國貴與馬寶出力甚大,表現十分亮眼,吳三桂看在眼裡記在心頭,前番的些許不快早就煙消雲散。
只要二將往後做事注意分寸,不要未經請示擅做決斷,他還是要大用的。
方光琛又對沈應時、劉之復、高啟隆等在場將領做了評價。
評價有高有低,有能為帥獨當一面,有隻能為副手,有隻能為闖將衝陣的,總體較為客觀,與吳三桂自己的看法大致相同。
吳三桂又問及未在場的王屏藩和郭壯圖。
對這二將,方光琛的看法是王屏藩尤在吳國貴、馬寶之上,可稱平西帳下第一大將。
對那郭壯圖也是讚不絕口,稱此人於輜重後勤方面的才幹極為出色,當是可以大用的。
吳三桂聽後微微點頭。
“本王那幾個孩兒呢?廷獻覺得哪個更好些?”
說這話時,吳三桂的目光落在名為侄子實為兒子的吳應麟,及女婿夏國相、胡國柱三人身上。
目光柔和且慈愛。
不管兒子還是女婿,在他心頭份量都是一樣重。
“王爺子侄女婿嘛,”
方光琛猶豫了下,雖說他和吳三桂可以知無不言,但評價對方的後人還是讓他遲疑了下。
“我與廷獻若相交四十年,你若不說,還有誰能與我說?”
吳三桂笑了笑,示意方光琛大膽說便是。
縱是將他的子侄女婿說的一塌糊塗,他吳三桂也不會對老友有意見。
“王爺既然這麼說,那我就直言了。”
方光琛先說的不是在場的三個“吳二代”,而是遠在大理鎮守的吳三桂另一侄子吳應期。
其稱吳應期也是一員猛將,但脾氣過於暴躁,若獨當一面沒有合適的人選輔助規勸,容易犯錯,也容易中敵人之計。
有勇無謀的評價。
“老大是有這個毛病,這孩子打小就渾,順風順水則罷了,稍有不順就容易破罐子破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