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日本之前,蘇長青和四維幾個公司的負責人秘密開了會,通報即將收購日本的神野藝能社。
除了老金,其他人基本一臉懵逼,這顯然是他們的知識盲區。
中外合資早就見過了,中資出海現在還太冷門,收購人家的企業涉及什麼問題,大家的確不太瞭解。
老金在臺灣做發行工作時與日本人打交道比較多,提了些建議,比較有參考價值。
首先日本人是人,不是某些人口中奇怪的動物,一旦瞭解並不難打交道。
看幾個與會者的神色,蘇長青覺得這個提醒很有必要,大家似乎真的沒太把日本人當正常人。
不過了解是很困難的,即便在後來的資訊爆炸時代,各國人民之間仍存在大量匪夷所思的誤解,比如發展中國家的孩子對富裕國家的生活缺乏想象力,甚至主動為他們編造神話,忽悠自己也忽悠別人。
蘇長青剛上大學時,有同學告訴他美國人、日本人很幸福,一生下來政府就分一套住房。
這顯然是以訛傳訛,後來蘇長青才知道是某香港地產富豪對上面建議房改:“一個人一生下來,國家就欠他一套房,這怎麼得了?”
於是房改就開始了,不滿的說法也跟著編造出來。
別說國家與國家之間,其實國內各省間的誤解也不少,東北人,河南人,胡建人,廣東人等等時不時被地圖炮命中,胡建人甚至被廣東人吃了。
另外人的行為模式受利益驅使,日本人也不例外。
比如日本的發展環境始終都是脆弱的,即便經濟規模世界第二了,也是發達國家中生活水準最低的,個體生存不易,需要團體共存,於是最終養成了盲目服從的民族性。
“服從是因為無法承受失去,團體之外的人很容易一無所有。”
對於日本人誇張矛盾的性格,老金也有一套解釋。
“人會下意識掩飾自身不足,炫富的基本沒錢,傲慢冷漠的骨子裡蒼白自卑,南方人不擅長打架,所以香港人喜歡拍打殺鬥狠的電影,日本人性活動全世界最少,卻拍了全世界百分之八十的色情片,這是什麼心態?恐怕是妄圖顯示能力超群……”
這個有點扎心了。
蘇長青倒是感覺電影中的日本人特別喜愛耍酷,而且還耍得不錯,反過來現實中就比較平庸缺乏個性了。
老金道理說得都沒錯,但僅僅是道理,並沒有具體的管理建議。
不過蘇長青並不需要他建議,論改造與自我改造,大陸有的是成功經驗,他早早就想好了如何接手神野,而且已經委託八幡晴美聯絡了開展相關業務的事務所。
日本企業通常不開全員大會,指令層層下達,社長不屑於與最底層員工直接對話。
蘇長青在簽字的第二天,召集神野藝能社所有員工開了個大會。
會上宣佈了三條,九六年是丙子年,人稱丙子三條。
首先是員工崗位根據專長重新調整,這個工作蘇長青親自負責,隨後將有專業團隊進駐藝能社展開考核。
這個調整主要針對行政人員,需要開展大量工作,不可能從本土調人過來做這事,蘇長青透過八幡晴美已經找好了輔助企業改革的日本事務所,會將這個精神貫徹下去。
這麼做的目的當然是為了把原來各自為政的部門集團打亂,拆散利益小團體。
其次就是人事權收歸社長,但凡招聘、任命、提拔都由蘇長青負責,獨斷朝綱。
日本企業的部門負責人是有權力提拔下屬或為下屬提薪的,這無疑導致私忠,拿企業的利益培植個人力量,也令經營腐敗有機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