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錫暗想,影帝之路,何其難也。
辭了蔡伯起,楊錫命董丸加緊在東萊港發展商會,廣收會員,又命衛瓜再擴充軍隊,由八千人擴充到一萬,自己則又將這幾個月新收的難民七八萬,全部運回南方。
回到南方,楊錫就開始計劃建城之事。
於是張昭、顧雍、龐統等人,均被楊錫傳見。
楊錫要建的,不是此時的普通城池,為此,他還在辰河學校專門成立了建築工程專業。
地下排水系統,街道排列,都要非常合理。
地址則選在辰河港的旁邊。
因為鄂縣人口最多,目前來說工業農業,基礎設施也最為完備。
到四月為止,加上剛剛送到的七萬多難民,六縣的人口,已經達到六十五萬,這個已經相當於當初的江夏郡的兩倍多了,光是鄂縣人口,就已經達到了十五萬。
於是有史以來的第一個現代化城池,就選擇在這裡建立。
楊錫在這個城池,再不用木頭建造房屋,而是用水泥鋼筋。
計劃要花一年時間,建成地下水道系統。
具體建設,除了大的專案,小的基礎設施則採取招標的方式。
不管是羅蘭的羅家,還是黃家胡家,甚至東航紗錠,只要是會員單位,都可以參與到建城的專案中來,這樣就集各家之長。
有需求就會有人去幹,要不了多久,專門的建設商行,就會出現。
搞基礎建設,也是拉動經濟程序的一個很好招數。
一架架人力鐵軌車,每天來回忙碌,鋼筋水泥運往辰河港。
六月,江東,江都。
驕陽真的似火,燒得孫策眼皮子直翻。
守孝三年終於結束,說是守孝,孫策從未忘記仇恨,今年十八歲,可以開始報仇了。
守孝期間,孫策每日訓練自己,也在打聽劉表和黃祖的情況,當聽說被楊錫打的嗷嗷叫時,孫策心中真的有些解恨。
但這是自己的仇,得自己報。
與家人一起搬到江都,也已經就幾天,孫策每日都要去拜訪揚州名士張紘。
張紘是誰?我來給各位介紹一下。
張紘年輕時遊學京都,曾跟博士韓宗學習易經,又到外黃跟濮陽闓學習韓詩、禮記和左氏春秋,後回到老家,被薦舉為茂才,當時大將軍何進、太尉朱儁、司空荀爽徵辟他為掾,他都拒絕應召,避亂來到江東。
恰好此時張紘也正因為母親去世守孝居住在江都。
孫策知道憑自己一己之力,要想壯大報仇,那是痴人說夢。
自己父親孫堅的勢力,早被袁術吞了,而且被袁術拉著跟曹操打,跟劉表幹,剩下的也寥寥無幾。
於是孫策要想辦法,找貴人幫忙。這張紘卻是一個有這個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