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列國紛爭數百年,海國根基又不強,靠著一代人翻盤而一統下,實在是強人所難。
所以每次他們高談闊論一波,最後都是用需要幾代饒時間,來澆滅汪過的熱情。
哎,那還是選擇亡國吧。
汪過在心裡嘆著氣。
學宮的氛圍逐漸向上攀登,越來越多的治國之策被拿出來,贏得一片叫好聲,甚至連商央等人,都在這種學術的爭鳴中,有所觸動,連連點頭。
但汪過不為所動。只要不能迅速的一統下,那他的策略永遠都是亡國。
他得找一個亡國之才,找一個大家都很不喜歡的東西。
於是汪過順著人群的目標,看到角落處的一個人,只是自飲自酌,根本沒有湊熱鬧的想法。
汪過有些好奇,問向孟可,道:“角落裡那人是誰,為何不來寡人這裡獻上良策?”
孟可順著汪過目光看過去,臉上不由自主浮現出鄙夷之色。
“那人名叫楊朱,為人最是自私自利,主張‘貴己’,把自己放在一個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學宮之中,沒人喜歡和他交往,他也就是自顧自享樂,根本提不出來什麼有價值的東西。”(1)
道最後,孟可還是很氣憤的:“楊朱之道,拔一毛而利下,不為也。哪怕有利於下,但是隻要損傷自己絲毫,他都不會去做。”
“若是採納他的理論,人人自私,只為自己謀利,這國家不就完蛋了嗎?”
汪過兩眼放光,驚喜連連,品味著孟可的最後一句話。這國家不就完蛋了嗎?
這句話如同一方良藥,一下把汪過的熱情調動了起來!
汪過撥開人群,走到了楊朱面前。
……
楊朱始終覺得,這稷下學宮,也沒有見得有多好。裡面計程車子,也基本和他合不來。
愚昧,膚淺。
楊朱臉上不動聲色,心裡卻是對這些所謂的名士,不屑一顧。
他的道理,驚世駭俗,不符常法,才是治國的大道理!
誠然,如孟可所言,楊朱之道,拔一毛而利下,不為也。但是在楊朱自己看來,如果人人都能做到這一點,那國家不就不需要治理了嗎?
每個人都利己的另一重意思,就是每個人都佔不到別饒便宜。
因為其他人也是利己的,你根本佔不到便宜。
於是乎,每個人都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既不利他人,也不取他人。每個人都為自己而活,不去打擾他人,也不來苛待自己。
每個人這樣,把自己活成一個獨立、完美的狀態,那整個國家不就完美了嗎?
只可惜,他們不懂,他們都是一套假仁假義、強行捆綁的策略,看似互相關心,實則相互掣肘。
所以楊朱大概也打算,過幾個月就要離開海國了。
這個國家,也沒什麼值得的。
就在他自斟自飲思考時,突然感覺到周圍的目光朝自己身邊匯聚。
楊朱抬起頭。
面前的海國國君,對他報以了最真誠的微笑。
“先生來做丞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