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在訓練,工業在發展,武學在進步,大宋的農業也該提升提升了。
只有解決了大宋一億多人的吃飯問題,才能算是真正的開啟武學大時代。人吃飽了,才有力氣練武啊!
上半年實在太忙,也沒人可用,所以他主動打消了種田的計劃。
現在軍隊已經可用,江湖已經基本收服,連老農功都開創了出來,正是大顯身手之時。
趙佶不吝嗇的果斷拿出了一千點的氣運,澆灌了小麥的種子,至於水稻、糜子、高粱等作物,對不起,季節已經過了,等明年吧。
只有冬小麥,今年能夠播種。
整整好幾個倉庫的小麥,足足耗去了趙佶幾天的時間,這才都在鴻蒙空間裡走了一遭。
化為了BT(高產變態)種子。
究竟怎樣的高產,還不明確,需要試驗。
至於試驗用的田地,少林寺的僧田可是不少,還有開封府皇家的田產,都可拿來用。
而BT種子種植任務的執行人,趙佶放心的交給了蘇軾。
蘇大鬍子雖然是個性情中人,但做事還是很靠譜,又一輩子沉沉浮浮,在東坡種過地,對農家的學問還是很有些研究。
不像其他的政客,只會黨爭,連五穀都不分。
得了趙佶的任命,蘇軾當即便著手準備,甚至親自跑了少室山一趟,和少林的大和尚以及山下的佃戶溝通交流,還有挖渠建水庫,確保收成。
這些方面,蘇大鬍子熟得很。
他為何如此上心?
蓋因趙佶拿BT種子磨了麵粉,做了大碗寬面,老饕蘇軾就徹底淪陷了。
人間美味啊!
趙佶佯裝深思熟慮之後,很痛快的保留了一些BT種子當做口糧,人生,不可辜負了美人和美食!
至於進入朝堂,弄什麼大的改革,趙佶沒興趣,從上至下的改革,究竟有多困難,看看王安石就知道了。
其實在他看來,大宋的問題不大,無非就是官員多些,夯兵多些,國家的賦稅減少,土地兼併的厲害些就是了。
官員多那是因為國土面積小,夯兵多那是因為土地少,農民沒辦法養活自己才會成為流民,至於土地兼併,那是因為大宋根本就不阻止土地兼併,商業的利益已經遠超土地的收益,所以他們並不重視土地,這就導致了一個可怕的後果,納稅的百姓越來越少了。
所有的問題歸根結底還是喪失了北方大片的土地之後,人口又無限制的增長帶來的麻煩,想要解決,就是要不斷地開疆拓土罷了。
三萬新軍被周侗拉到各地剿匪練兵,兵工廠依舊在源源不斷地打造神兵利器,拿下西夏和燕雲,為大宋百姓獲取生存空間,在趙佶心中一點都不難。
不知不覺,便又到了初秋。
大宋王爺的生活,依舊枯燥!
吃吃喝喝,進進出出,九淺一深,大被同眠……如此枯燥罷了!
大圖書館裡倒是來了不少生面孔,一再擴充,劃分出儒道佛等多個研究院,彙集天下英才。思想在融合,武學在融合,每一天,都有新的知識誕生,也有舊的學問被淘汰。
倒是讓趙佶又起了開創心學的心思。
儒家大廳裡,已過花甲之年的程頤深思熟慮之後,指著外面盛開的菊花,說道:“殿下,您說心外無物,心外無理,天下一切物都在心中。可是你看那些花,到了季節它自然就開了,過了氣候它自然凋謝,怎麼說心能控制它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