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武夫不會說話來著?
真讓王妃斷準了,魏老將軍必然先賣慘,再隱晦的提一下功勞。然後乖乖認錯,說老婆失心瘋了,被利用,最後把大部分責任甩在小魏氏身上。
然後,還要立即上奏摺。
以退為進,先誠懇認錯,別人還有什麼重話講?就算判罪,也會從輕。
“魏老將軍,王妃說了,事實就是事實,王上絕對不會冤枉一個好人,但也不會放過一個壞人。凡事一碼歸一碼,絕不會搞株連。”老郭打斷魏老將軍想要再說的陪罪之言。
聽說不株連,魏老將軍就暗鬆了口氣。
頂多,就是老妻入罪,他辭官卸甲,爵位被褫奪。
不會牽連到魏家。
魏家還有那麼多分枝,那麼多大好男兒,早晚還能為自已掙出功績。
“我老了,早年殺性太重,早知道無法福廕子女,一切,我都認。”
“老將軍不必焦慮,等王上回來,自有公平的定奪。”老郭不理會魏老將軍的感嘆之言,又說,“可是說回燕北國,誰容易呢?魏家拋頭顱、灑熱血,於國之功績,令人欽佩。可是王上,高氏王族呢?若屈服於武國或者越國,照樣榮華富貴,也許還能列地封王,權勢不過是個名頭罷了。苦的,被盤剝的,可是咱們燕北的百姓。武國和越國的百姓過得如何,魏老將軍清清楚楚。興許沒有燕北的阻擋,西邊和北邊的蠻夷早晚一統天下。那時三國之人都為牛羊,任人宰割。可高氏王族沒有屈服,也是一代代用命填著,才能保一方安寧。就連王上娶這位王妃,可也是為了讓燕北百姓吃一口飽飯而已。”
大家都在犧牲,王族的犧牲只怕更大。
帶著這樣貧瘠缺糧的國家,面對強敵的環伺,一代又一代的高氏子弟咬牙扛下來,也是付出良多。
身為人臣,本該為君主分憂,怎麼能有施恩的心態?君主感念臣子功績,是為君之仁,又怎能覺得是欠了他的?
老郭和魏老將軍,以及魏家很多人共過事也共過生死,因此說了肺腑之言。
可惜了,魏小將軍早逝,否則必是魏家的明燈和福氣啊。
都是老中醫,話裡有話的偏方,都懂。
魏老將軍也自然明白老郭是在敲打他。
不過他還沒張口再說什麼,老郭就又說,“請罪的摺子不忙上,也是王妃帶個話兒來,說是自行認罪可減刑,她替魏老將軍記下了,但不要讓王上知道。王上還要前線,戰事正酣,莫讓王上分了心。不然,才是真正的大罪。”
魏老將軍一個激靈,心裡登時明白了點。
“私下裡,我多句嘴,說句佛偈。”臨了,老郭終究念及往日的情分,又點撥道,“如今魏家是身在荊棘叢,不動,即不傷。”
魏老將軍愣了愣,以這樣高的爵位和這麼高傲的性子,還是對這個不知是真是假的和尚深躬一禮。
這話點得明白:老老實實待著,一切等王上回來再說。做多錯多,什麼也不做,才是態度。
332
“封府。”老郭走了之後,魏老將軍立即吩咐,“除了日常採買,任何人不得出入。出府的人,也不得對外頭提起府內任何情形。外頭的人,哪怕是魏家的近支親朋,就算性命攸關的事也不得進府拜見。違者,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