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縣丞答應下來:“大人您真是憂國憂民,此事在卑職等眼中、視為尋常,您卻能從中發現端倪、且願意出手做提前預防,卑職十分佩服。”
張柬聽了卻是嘆氣。
“本官於案律之上不甚靈通,也只能用這種笨辦法、寄希望於在扼止之中了。辛苦你們多盡些心。”
“不辛苦、不辛苦。”
縣丞忙辭、雙手直搖。
這時,有人通報:“大理寺右丞狄映狄大人,蒞臨。”
一聽有上官到了,張柬連忙起身,就讓縣丞去召集衙內其餘官員,自己則快步往外行去,準備迎接事宜。
不過一開門,就看到一位二十歲左右、國臉闊額、濃眉鳳眼的年輕男子,身著正四品下的官服,帶著幾名侍衛,大步而來。
鳳眼男子雖然年輕,卻已有不怒自威之勢,令人生不出半分輕視之心。
張柬急忙迎上。
雙方一番官場寒暄之後,張柬將人延請至正堂。
狄映在上首處坐下,端起茶盞徐徐飲了一口,就出聲說道:“張大人不必如此緊張,本官到這平安縣城,只為一樁陳年懸案。
不知張大人可還記得:韓立行被殺一案?”
“記得。”
張柬正襟危坐,聽問後立刻就點頭回道:“那案子下官有細細詳查,卻苦無線索證據,只得上呈刑部。
刑部只回函,稱:已知。便再沒了下文。不曾發還案宗、也不曾派人至本縣察查。
下官等待無果,無奈只得擱置。如今有狄大人您親臨指導、親查此案,下官感激不盡。”
狄映聞言,看了張柬一眼。
心道:這還真是一推二五六、甩得乾淨又幹脆。
“張大人,你可知你治下百姓們,是怎麼評議你的嗎?”
狄映收回視線,低頭飲了一口茶後,徐徐問道。
張柬的臉上、就浮現了一抹抱愧的神色。
一隻手在腿上搓了兩下,搖頭回道:“下官雖說不能精於案律之事,但因出身農戶,故而,對土地產出、田間糧果等事務較為熟稔。
因此得、最重口腹的百姓們誇讚幾分,也是有可能的。”
說完,張柬還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顯得既謙虛、又謹慎;
既承認了自己的缺點、也表明了自己的功績。
給狄映的感覺就是:滑不溜丟一泥鰍。
狄映繼續飲茶。
茶葉是正常的茶葉,就是那種各地方上、專門備來待上官的、有等級的茶葉。
俗稱:招待茶。
等級根據地方最高長官的品級、略高一級。
這時,就有縣丞主動出聲道:“我們張大人是十分勤謹的。日裡在全縣奔走、夜裡還需案牘勞形。
百姓們看在眼裡、聽在耳裡,都對張大人叫好不已。”
“是啊是啊,我們平安縣年年糧食豐產、百姓們能得充食裹腹,誰都對張大人誇讚不已啊。”縣尉介面道。
書吏也豎起雙手的大拇指,用力點著頭。
接話道:“我們平安縣上,極少有流離失所的百姓,其它縣的百姓們聽說了我們平安縣的好,還紛紛搬家遷口、哭著喊著要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