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不招致陳慕武的反感,他還特意叮囑一定要配合工作,切記不能鳩佔鵲巢,喧賓奪主。
蔡氏利用大學院的專用線路,給遠在歐洲的陳慕武發電報,通知了他官方下場這件事情。
雖然陳慕武不太看好囯民政府的辦事能力,但是組織這麼簡簡單單的一場考試,陳慕武覺得應該沒什麼問題。
故而他在回電當中對蔡氏的善舉表達了感謝,然後緊接著又給施汝為發了一封電報,告訴他大學院的人幫忙可以,但如果他們想要對選拔考試有任何指手畫腳的行為,絕對不要答應。
雖然他的這種行為稍微有那麼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蔡元培那邊本來也沒想著插手,可是陳慕武又不得不這麼做,防止自己花錢從國內請到王子學院來真心實意地學習知識的有志青年,變成不學無術遊手好閒靠著家裡的地位和關係上位的公子哥。
國際上有瑞典駐華公使館出面,國內政界有專門分管教育的囯民政府大學院幫忙,施汝為的考試籌備工作一下子就輕鬆了不少。
而且基本上大部分人都不會像胡適那樣,而是像徐志摩和蔡氏這樣,對陳慕武舉辦的這次選拔考試很是看好,所以也都力所能及地為本次考試提供幫助。
最終,因為陳慕武的大哥陳慕僑曾經在交通部南洋大學擔任教務長的關係,這一次南洋大學“近水樓臺先得月”,作為場地承辦了本次選拔考試。
陳慕武也不是那種只求別人幫忙但是從不回報的人,他宣佈以後王子學院和南洋大學結成姊妹學校,優先考慮邀請南洋大學的畢業生,到斯德哥爾摩繼續深造學習。
按照陳慕武的本意,這種選賢舉能的考試,不應該設定報名費,以防止會讓那些窮苦但是有天分的學生因為交不起報名費而放棄這場考試。
但是國內的蔡氏卻在後續和陳慕武的溝通當中,對他的這個看法提出了反對意見。
因為不收取報名費的話,很可能會讓很多人抱著“有棗沒棗打三竿”的想法,然後讓考試組織方承受很大的負擔。
舉行一場可能會有幾百號人參加的考試並不等同於兒戲,必須要考慮到方方面面。
場地選擇這個問題雖然已經被南洋大學給解決了,可不代表其他的方面沒有問題。
在古代,舉辦科舉考試時的貢院附近周圍都要有重兵來把守,首先是防止可能會出現的考題洩露,還有就是防止參加考試的學生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產生譁變。
幾百號二十左右的青壯年學生聚在一起,就相當於是一個裝滿了火藥的大號火藥桶,不知道由於什麼樣的原因,就有可能直接被引爆,造成很嚴重的後果。
考生人數增加之後,相應的監考人員也要增加。
每名監考員都要緊盯自己考場內的情況,作弊這種事情不用想,是一定會出現的。
發現作弊之後應該怎麼處理,漏檢違規作弊會引起考生們的不滿抗議,這些可能會破壞考試公平性的問題,都是要注意的點。
所以嘴上說不插手王子學院選拔考試的蔡氏,在多次與陳慕武溝通之後,還是對考試報名費這件事發表了意見。
每名報名參加考試的考生,都需要繳納一定的報名費來參加考試。
如果考試分數達到劃定的分數線,比如說及格,則報名費會全額返還。
雖說及格不代表一定能透過考試,但這最起碼也展現了主辦方的一種態度,多多少少能讓那些企圖渾水摸魚混子們望而卻步。
在各方的幫助協調之下,王子學院建成之後在國內的第一次考試,總算是沒有出什麼太大么蛾子。
當然,一些小的情況還是會出現的,比如說某某考生弄丟了准考證,某某考生因為精神緊張而發揮失常,某某考生睡過了頭沒能參加考試。
對於這種情況,施汝為早就按照陳武的要求提前做好了預案。
他們不像後世高考時那樣嚴格,而是酌情考慮網開一面。
畢竟現在“東北易幟”後的中囯雖然在名義上重新統一,但是實際上在各處都還有軍閥、土匪以及外國駐軍的地方,如果錯過今年的選拔考試,明年還能不能來參加,都是一個大的問題。
這次王子學院的選拔考試,基本上算是圓滿結束。
在考試前沒出大麻煩,在考試中也沒出大麻煩……
……但是在考試結束後,卻出了大麻煩。
而這個麻煩的發生地點也不是在國內,而是在國外。
透過這次考試,一共選拔出了八十三名即將前往斯德哥爾摩的學生。
因為西伯利亞大鐵路早就貫通,所以這一批學生去歐洲的方式,沒必要再像陳慕武當初那樣,從仩海登船,然後沿著“東海-南海-馬六甲海峽-印度洋-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那個繞一大圈的路線,而是可以像陳慕武第二次從國內去歐洲那樣,花上半個月的時間坐火車。
坐火車唯一麻煩的是要蘇連簽證,也就是在這一環節出了麻煩。
蘇連方面把這八十三名學生連帶施汝為、徐志摩和郭鼎堂這些教授的簽證給卡了下來,然後附加給了陳慕武一個比較無禮的要求——
想要簽證順利辦理,就必須讓王子學院接受一批從蘇連選派過去的留學生。
他們知道陳慕武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辦學的動機,因而也想要借這個東風來趁火打劫、分一杯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