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時節,大宋河北西路雖然不比近遼東之地和雲內諸州那般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卻仍然是春寒料峭,行人在途,仍然將頭面裹得緊緊的,不然那迎面寒風,就如一把把小刀子在拼命割動一般。
大宋河北西路真定府,正是本路治所。一應轉運常平提舉的路級使司,便設立於此。
不比陝西四路與西夏纏戰數十年,在河北西路並沒有安撫使這種軍政全權一把抓的地方重要差遣。在伐燕戰事進行的時候,是以童貫為河北諸路宣撫制置使直接掌握河北數路的軍政大權。伐燕戰事結束之後,這個臨時的權位極重的差遣也就告取消了。
伐燕戰事已經結束快要兩年,河北諸路蕭條景象依舊。那一場戰事,對河北之地的破壞同樣巨大,民力衰竭不是那麼能輕易平復的。地方治政,一概鎮之以靜。河工徭役,全都加恩寬免。
河北西路的本地差遣官們,也就樂得清閒。每日就是拿著公使錢悠遊宴樂而已。最了不得,便是將汴梁撥來的一些賑濟流民,安撫地方的資財遣發下去,有良心的,這兩年就少剝一層皮也罷。
如果說以前地方諸員,多少還有一點時間花在公務之上。這段時日以來,就徹底撒手不理事了。原因也很簡單,就是二月二那場宮變。
大宋都門,突然發生驚天動地也似的變故。傳來訊息,便是趙佶退位為太上,太子被廢。而三大王被擁立為新君。那個攻克燕京。平定燕地的南來子蕭言。不若別人預料一般一入汴梁就被解除權柄從此寂然無聲。而是突然就為大宋燕王。判樞密院事,掌都中軍權。兩代君王,都在他的掌中!
若不是大家熟悉的老公相,在這場宮變之後還能執掌東府,副署了這些行文天下郡縣的詔書文告。這些地方官吏,說不得就要鬧個沸反盈天了!
縱然宮變之後,汴梁似乎還維持了一個勉強的政治平衡。也讓一眾還看不清風色走向的地方差遣官吏勉強能耐下性子來等待進一步的變化。可宮變帶來的震動,對於整個大宋帝國而言。還是深遠異常。
大宋百餘年來,縱然有扶幼君的重臣,有讓太后撤簾的重臣。有主持天下變法的重臣。有起落數次,仍盤踞中樞不倒的重臣。可從來沒有過擁兵廢立君主的權臣!
蕭言這般舉動,還成功了。更將都門禁軍世家殺得人頭滾滾且無人抗手。號稱數十萬的都門禁軍一月遣散而未遇多少波折。
這才讓天下人都看明白,大宋內重外輕,強幹弱枝的軍事制度,已然敗壞到了何等程度。大宋軍事力量,又已經衰弱到了何等程度。
但凡有些眼力的人,如何不能看出天下將要大變?就算大宋還能維持下去。也再不是原來那個大宋了。
地方官吏,除了拼命遣人回汴梁打探訊息之外。就是不住的聯絡奔走聚會商議。看這場變故中,將注壓在哪一方。不夠資格入局的,這時也少有人敢於多事,只求這場風波不要波及到自己而已。
如若陝西四路一般,地方上有強兵的那些官吏們。更是一改往日對武臣的輕蔑之態,轉而開始拉攏關係。這個時候,哪方勢力兵強馬壯,說不得就要在將來的政治格局當中,分到相當一塊蛋糕。
而在河北西路,也是擁有此刻大宋少有的一支勉強能夠野戰的軍馬——以環慶軍餘燼改編而來的永寧軍。此刻鎮所,正在真定。一時間也成了地方矚目的焦點。
王稟和馬擴,作為這支永寧軍的統帥將主。一開始才離汴梁的時候,日子未免也有些悲催。
中樞當時財計近乎於破產,雖然不像河東神武常勝軍出鎮的時候幾乎一毛不拔。永寧軍能得到的開鎮之費,也不過才區區數十萬貫。
永寧軍的鎮撫守禦之區,廣大至極。不僅河北諸路涵蓋其中,名義上連燕地同樣也在鎮撫範圍之內。更有從西封鎖太行八徑,緩急之時,由此而出,以迫河東神武常勝軍側背的重任。
這樣廣大的防區,這樣重要的使命。區區數十萬貫開鎮軍費,夠幹什麼用的?
而河北諸路,高官貴戚在這裡產業極多,盤根錯節。王稟馬擴也不敢像蕭言那般無法無天,藉著女真入寇的名義,將從太原府到蔚州再到河東緣邊之地的地方勢力洗了一遍。而河北諸路因為伐燕戰事民力疲敝,地方府庫空虛,哪怕汴梁中樞已經指示地方全力支應永寧軍開鎮事宜,實在是也支應不了多少也麼哥。
更何況又有多少地方文臣,會全心全意配合這些操著陝西口音,在本地毫無根基的丘八軍漢?
入河北西路以來,可稱是百事艱難。光設立一個真定大營,幾乎就花光了家底。從河北西路轉運使司調撥而來的糧秣,都是多年陳糧。吃得一幫軍漢差點就要鼓譟生事。還有地方豪族指認真定大營設立之所,佔了他們祖業,甚而去荒林中樵採炊爨都惹上官司,足足扯皮了一年多。最後還是王稟硬著頭皮杖責了十餘名入荒林樵採的輔兵,這才勉強過關。
所謂河北屏障永寧軍,這兩年下來,不要說拉出去野戰了,就是維持自家生存,都是用盡了全力。
如此境遇原因也很簡單,原來河北諸路地方駐泊禁軍,就是一團爛賬。雖然比不得陝西四路的巨量軍費投入,每年也是數百萬貫以上的一個金礦。地方文臣和駐泊禁軍軍將就在其間分肥。實在軍額,不知道還能不能剩下兩三成,就算還在額中的,也不過是地方文臣與地方駐泊禁軍軍將門下奔走僕役。
現今永寧軍開鎮,一年就要從他們囊中挖出上百萬貫的財貨。不給這些老陝丘八些難看,難道還當爺爺供起來不成?最好是擠兌回陝西環慶路。那才是皆大歡喜。
大宋重整河北防務的第一步。從此就陷入泥潭。王稟馬擴本來計劃的招攬燕地原遼國漢軍餘燼。招募參加過伐燕戰事的河北敢戰士,重整河北諸路防線。同時在太行八徑建立軍寨的宏大計劃,從一開始幾乎就破產了。這年餘來,就一直在為了生存苦苦掙扎。
可隨著宮變訊息傳來,在摸清了汴梁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之後。河北西路地方官吏,對永寧軍上下態度頓時大變。
原來總是拖延的軍餉,頓時就送來了數月的。甚而截留了部分公使錢。
原來撥來的糧秣陳腐的,現下送來全是上好米麵。新鮮菜蔬果子精肉。一應俱全。甚而還有大壇小壇的酒水,彷彿要犒賞整個永寧軍幾個月也似。
原來與永寧軍爭地的地方豪族,頓時偃旗息鼓。一應軍民糾葛,煙消雲散。更不必說原來絕不垂顧王稟馬擴這等軍將的地方文臣,川流不息的來拜,各色禮物,簡直堆了幾屋子。還殷勤動問永寧軍是不是要別設大營,河北西路定然給予一切方便。如果要招募新卒,一應使費,也盡在河北地方承擔。
連原來和王稟馬擴最為仇深似海的前河北駐泊禁軍的幾名軍將。負荊請罪的招數都使將出來了。看著幾個白花花的胖子光著上身捆著藤條在節堂之外寒風中凍得瑟瑟發抖,王稟馬擴兩人當時真是哭笑不得。
對於永寧軍大多數軍將士卒而言。地方文臣這般舉動。反而讓他們更是罵娘。說不定要指望俺們與燕王拼命了,就撥下幾個臭錢弄點酒水換了張好臉色。前時俺們在此間忍飢熬寒,受盡白眼的時候,你們又到什麼地方去了?
直將俺們這些軍漢看得恁般輕賤!
倒是燕王真是英雄豪傑,做下這般潑天般事業,好好為俺們一吐胸中鬱氣。只恨俺們從環慶軍一路到永寧軍,沒福分跟隨這般英雄豪傑人物!
~~~~~~~~~~~~~~~~~~~~~~~~~~~~~~~~~~~~~~~~~~~~~~~~~~~~~~~~~~~~~~~~~~~~~~~~~~~~~~~~~~~~~~~~~~~~~~~~~~~~~
真定府永寧軍衙署,已然搬至了府城之中。原來某處上好的官產,灑掃一新,恭送給永寧軍兩位將主駐節之用。
王稟和馬擴本來不是那種願意享福的人,在軍中還覺得自在一些。不過現在趁著地方官吏態度轉變,一切都敞著口支應。也得將衙署設得離文臣輩近些,方便隨時調運資財物資補充軍中。也方便與此輩人往來聯絡敷衍。
王稟馬擴都是窮怕了,這個時候趁著地方文臣輩方寸已亂,望軍中能多撈一點便是一點。誰知道什麼時候風頭又是一轉,武臣輩又落了下風。比起地頭蛇西軍還有那個坐擁中樞,膽大包天的燕王不同。永寧軍還是勢單力薄了些,且在河北是不折不扣的客軍。還沒根基穩固到不管朝局如何變幻都無法動搖的地步。
此刻兩人一身便裝,正在節堂對著木圖指指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