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的將士勇猛是一回事,但後勤跟不上,就只有輸的命,所以決定一場戰鬥勝負的可能是士兵的勇猛與否,可決定一場戰爭的勝負,就是後勤物資了。
李世民是有野心的皇帝,特別是在有了李川,而李川這個不安份的,又把現代的地圖獻給李世民之後,李世民就盯上了那龐大的國土面積。
千年之後那都是中國的地盤,那麼千年之前,那就應該是大唐的地盤,這個沒得商量。
災情過去,百姓們安居樂業,不缺吃穿,李世民的心就開始蠢蠢欲動。
再說,南方有他需要的東西,李川好幾次都提起百越之地的玉石和珍稀樹木。
說是有一種橡膠樹,是可以做輪子的。
就是電動車的那種輪子,還能做不少的東西,甚至在海船上也能用上。
李世民惦記上了,如果真的能繞過難走的叢林,直接到達那片土地,他相信大唐的將士一定能給他帶來勝利的喜訊。
只是海船啊!
想到那建造失敗的海船,李世民就開始頭疼。
自李承乾把李川的意見轉告他之後,李世民也覺得十分的有道理。
後世的人又不笨,如果不是好東西,他們肯定不會留著用的。
這也就是說,那些海航的設計是非常合理的,擅自改動一定會影響效能。
那麼就只有讓工匠更加的努力了。
前段時間,一個簡單的帆船被做了出來,看起來也就能承載五、六個人吧,梭形的,按李川的說法,這種船的速度會很快。
以速度見長,無論它怎麼跑,應該都不會有船能追上的。
可是試驗的結果卻讓李世民失望,他真沒看出速度哪裡快了,大唐百姓自己做的船都能追上去,翻是翻不了,但速度起不來,這也就算是失敗了。
失敗品被丟給了李川,讓他訓練士兵用去了,其餘的工匠再回去研究,看看到底是哪裡做的不對。
李川也是很好奇,他也想知道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在他看來,這帆船跟他圖紙上的沒有太大區別。
特別是他看過成品帆船的圖片,雖然大唐的這個沒那麼好看,但是也沒差到哪裡去啊。
船的形狀沒什麼問題,那大概就是帆的問題,要麼就是士兵的問題。
李川帶著人嘗試著用各種方法划動帆船,大概明白了一些,首先就是帆不太過關,布料透氣性太好,兜不住風。
其次就是士兵還不習慣划動這種船,漁船他們是很熟悉的,但是漁船沒有帆啊,用槳划動時用勁的方式和力度都不一樣。
帆船較淺,形狀梭形,追求的就是一個‘快’字,這就放棄了一部分穩定的特性,士兵們划動時都非常小心,哪怕他們知道掉下水也沒關係,可還是下意識的小心起來。
提著心,身體就容易緊張僵硬,這是本能的反應,沒別的辦法克服,只能多練。
練到他們熟悉這種船,怎麼操控它都不會翻的程度,大家也就不怕了。
在訓練新兵的同時,李川也在琢磨著改良船帆的事。
他是可以用買的,只是這不是長久之計,一遇到什麼困難,他就跳出來用直播幣來解決,這對大唐的發展是不利的。
他更希望能用大唐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將問題反應上去,讓工匠們群策群力的同時,李川也跟工匠強調了一下,製作船隻時,所有資料都必須做到精確,那都是標準的尺寸,不是差不多就行的,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的道理大家都明白。
哪怕有一個尺寸不對,都會影響船隻的平衡和速度,這點必須要注意。
再說他不是把度量衡都統一了嗎?這時候不用還打算什麼時候用啊?!
別說,那些工匠們還真是沒怎麼注意這點,他們都習慣了用自己的方式來建造,他們用的尺寸跟李川的並不一樣。
但在李川強調了之後,他們就是再不願意,也得聽指令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