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科幻靈異 > 紅塵渡劫 > 五十八、有學問的媽媽

五十八、有學問的媽媽 (第1/2頁)

周航給周朝中的玉牌是一塊帝王綠的五八大牌,上面刻有周航最熟悉的三道陣法。而給母親陳薇的,是一塊帝王綠橢圓形的防護攻擊牌,一對帝王綠手鐲,依然在手鐲上面刻下了三道防護攻擊陣法。至此,在帕敢最後一晚得到的五片莫灣基帝王綠片料,就剩下四片又兩個手鐲心了和一個石皮蓋子。極品玉石用著心疼,可是又是用在自己最親的爺爺婆婆、爸爸媽媽他們身上,又覺得沒什麼遺憾了。

就像金錢一樣,該花還得花,不夠花就得多賺錢,而不是想著怎麼省錢。

寶玉石也是如此,應該消耗原材料時也得消耗,耗完了再去找就是了。周航別的沒有,就是石頭多,極品翡翠應該有很多,只要他願意拿出來用。但是打造一個高階的翡翠玉石市場,是不能那麼任性的,要有目的性地逐漸放出去。

周航依然叮囑了父母,不能給別人看到他們佩戴的翡翠,他們身上的這樣一塊翡翠玉牌和手鐲就價值上千萬黴元。更不能在普通人面前炫耀,否則會招來無窮無盡的麻煩。

周朝中現在已經被他這個還未成年的兒子所折服,於是決定在正月開年上班就打申請報告,要求辦理停薪留職,下海經商去。

陳薇驚喜的同時,心裡也打定主意,不在普通人面前炫耀,那就在不是普通人的人面前炫耀一下,就沒啥問題。有了這麼好的東西,不能在識貨的內行人面前顯擺一下,實在是太難受了。

機會總是留個有準備的人!機會來了,正月初六,陳愛衛出嫁結婚!作為嬢嬢的陳薇自然要有送大禮的準備。

初五早上,陳薇帶著老公、兒子乘坐早班船到了鳳凰鎮,下船後在河街找了家麵館吃了碗小面後,又乘輪渡過烏江,上到河口沿著峽谷公路往裡走十里路程就進入下東谷村。

下東谷村西面懸崖高聳入雲,這就是聞名雲貴川湘的雷擊山,此時烏雲籠罩在半山腰,雲層中偶爾有雷聲閃電出現。東面是一面地勢平緩的丘陵大坡,一直往東過去二十里路程,是陳家嶺行政村的最宜居的下東谷自然村,人口一萬二千人,是川東人口面積最大的村(此資料是八三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得出的最新資料)。一條水勢溫和的河流從東面大山裡出來,將雷擊山與下東谷村深深分開,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武陵溪,後來在元蒙時期改為五溪河。

五溪河在進入峽谷前,在谷口沉積了一塊三十畝地的沙洲,河流向南折了個九十度的大灣再向西折九十度彎道進入峽谷,從十里峽谷出去在河口匯入烏江。

大沙洲河堤是用條石砌成的防洪堤,足有五米高,公路就在此完結,大沙洲成了物質中轉站。五溪河在六十年代就完成了全面治理,河堤兩岸都是片石水泥修築的防護堤。從大沙洲過五溪河建了一座六米寬的石拱橋直通對岸。

過了石拱橋就正式進入了下東谷村的地界。

石拱橋過來在河堤上一塊一百多平米的觀景休息平臺,與觀景臺直接相連的是一條三米寬的石板路,只見一道三米寬的青石板路從大田中間穿過去。

石板路的兩邊外各有一塊大田,左手邊的水田裡水留的多,面積大約有十來畝,右邊的要小一些,大約六到七畝地,但比左邊大約高出一米左右。石板路兩邊是石條子做的欄杆,大約有八十公分高,以前的人用竹子編的背篼背東西時,累了就可以歇氣,剛好石條子的高度和寬度就適合人放背篼歇氣。

有孩子在畫石條子上的花鳥動物,周航一家還看見有幾處的人在作畫寫生,男女老少都有。

過了水田,路的兩邊就是一片桃李樹林,但此時還沒有發芽,全都是光溜溜的樹枝,路也稍微有點坡度了。

左手邊有一個古色古香的六角亭子,亭子基座的一塊石頭上刻著幾個拳頭大的楷書字型:洪武二十三年 御賜建造。面對六角亭,有一對龍飛鳳舞的金色字型的行書楹聯,右邊亭柱:武陵山養武陵人武陵書院臨武王亭,左邊亭柱:五溪河納五溪水五溪學士入五殿閣,上有一塊金絲楠木匾,匾上五個陳舊斑駁的鎏金大字:五溪學士亭!所以鳳凰鎮本地的人叫這座亭為學士亭。

武王亭在武陵書院下院前一里路,離學士亭有十里路的距離,武王亭建於唐太宗李世民當政時,學士亭建於明代朱元璋當政時洪武二十三年。

“叔叔、嬢嬢你們知道這上面的典故嗎?”這時候從亭子裡傳出來一串清脆的童音。周航和爸爸媽媽一起朝亭子裡望去,見三個十來歲的小男孩好奇地望著他們。

“哦,你們是從哪裡來的,竟然不知道這武王亭和學士亭的來歷。”陳薇問道,其實這幾個孩子剛才早早的看到了,只是認為是附近的孩子,才沒去理會。

“我們是昨天從市裡來的,慕名來武陵書院走親戚的。”剛才問話的孩子回答道:“我們就住在武陵書院招待所裡,武王亭我們昨天已經看過了,今天上午跑步來到學士亭的。這學士亭的對聯好奇怪啊,感覺忒沒文化。”

陳薇被小孩的話雷倒了,“小朋友還真敢說啊!”她伸出拇指給了小男孩一個贊,表示一個大大的服字。繼續說道:“這學士亭的修建是為了紀念明初大學士開科狀元吳伯宗的!朱元璋與天下群雄一起推翻元蒙統治後,爭奪天下的時候,深知文人的學識謀略作用巨大,不惜禮賢下士。一三五八年,朱元璋親自入川,向當時不願在元朝做官,而在武陵書院講學避禍的江淮賢士朱升問計。朱升給他提了九個字的建議: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石門問計。

後來朱元璋遵從朱升的九字謀略,最終取得了天下。一三六八年正月建國號大明,定都應天,改應天府為南京。朱元璋身邊文人武將人才濟濟,更有當時的天下名仕李善長、劉伯溫等,但仍然感念朱升當初的九字謀略功績,於是欲提拔重用當時任翰林學士的朱升。時年已經七十高壽的朱升以年邁體衰為由,祈求朝廷準允其歸鄉養老頤養天年,朱元璋見他確已年邁,去意已絕,只好準允其辭官歸鄉養老。並贈聯一副:國朝謀略無雙士,翰林文章第一家!

一三六九年朱升辭官被準允,向朱元璋推薦了三十五歲的五溪居士吳伯宗。

朱升辭官後並未回休寧老家,而是與妻子一起到了東海西溪,建房而居,第二年五月病逝,享年七十一。

吳伯宗,江西金溪新田人也,其父吳儀原是元代舉人,時稱‘東吳先生’,所以他稱得上家學淵源。幼時聰慧,十歲就通曉舉子學業,後在父親的懇求下,奉朱升為師,並一直追隨左右,二十四歲隨朱升入川避禍。

朱升在武陵書院講學期間,吳伯宗也曾與師父一起住在武陵書院,博覽群書,自號‘五溪居士’。朱升被朱元璋請出山後,吳伯宗卻留在了武陵書院繼續講學。

一三六二年,明玉珍在重慶稱帝,國號大夏,吳伯宗並不看好大夏前景,於是返回故鄉,等待老師的訊息。

朱元璋入川到武陵書院向朱升問計時,吳伯宗也曾端茶倒水伺候周圍,只是當時的朱元璋眼裡只有賽諸葛的朱升,哪裡會留意一個端茶遞水的小夥子呢!

朱元璋生性多疑,他最恨的就是大臣們結黨營私,所以他並沒有召見吳伯宗。而是下定決心重開科舉制度,網盡天下英才為己用,同時也給天下的讀書人一個晉升的機會。於是昭告天下:興科舉!

洪武三年(一三七〇年)在大明統治的國土範圍內各州郡舉行了鄉試,吳伯宗省試中舉,名列第一。洪武四年廷試時,朱元璋親制策問,吳伯宗對答如流,顯示出極高的學識修養和參政能力,方知朱升的忠誠與識人之能。朱元璋得到了吳伯宗這樣的人才甚是高興不已,當庭欽點吳伯宗為開科狀元,賜與冠帶袍笏,授禮部員外郎。參與會修《大明日曆》及《后妃功臣傳》,書成,又賜衣襪。

最新小說: 快穿:宿主快跑,boss黑化了 神醫嫡女一掉馬,渣爹全家連夜買棺 萬能魔方系統 諸天恐怖從蠱開始 穿進末世文後白蓮女配崩人設了 快穿當我穿進男主文 昭昭如月 青冥先生 黑暗無限 宿主是個小廢物 封神之狩獵諸天 獵神途 百萬年後的我 牛仔帽與草木激盪 超級計算機智慧系統 npc太軟,玩家大佬紛紛淪陷 邪佛恐怖 小麒麟的世界之旅 咒禁山海 快穿攻略:黑化請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