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範這個人,從蕭遠任秦州太守開始,就已經追隨左右了,常隨軍出征,多出謀劃策,雖然是謀士一類,但治政能力亦是頗佳,有很多時候,蕭遠攻克一地,都是由其暫領當地郡守,先穩定局面。
是一個全能型的人才。
見他看的差不多了,蕭遠便隨口問了一句:“你覺得這個郡縣規劃有無不妥之處。”
呂範連忙收好地圖,恭敬回道:“臣沒有任何意見。”
“恩。”蕭遠點了點頭,開門見山道:“西疆之重,你應當明白,本王的意思,還是由你去任西寧都護使,也能更好的治理此地。”
“這。”或許是沒想到自己這麼受大王重用,呂範明顯有些受寵若驚,嚥了口唾沫道:“大王王令,臣豈敢違背,但只恐臣能力不足,有負君上重託啊。”
“行了,這種官話就不要說了。”蕭遠直接道:“你就告訴本王,能不能治理西疆!有沒有這個信心!”
如此相問,呂範聞言,哪裡還有猶豫,連忙跪在了地上,正色說道:“臣,必當克己勤勉!全力以赴!誓死報效王恩!”
“好。”蕭遠讚賞的看了他一眼,又朝下手邊伸了伸手:“入座說話。”
“是。”呂範起身,於座前再施一禮,這才跪坐在了几案後。
蕭遠亦開始揚聲喊道:“許虎,上茶。”
顯然,這一場書房內的君臣對話,並不會那麼簡單。
鑑於西疆的地理位置,蕭遠對此是非常看重的,從那麼多官員中,最後才選任了呂範。
第一, 呂範的治政才能,足以治理地方。
第二, 呂範還通曉一定的軍事,並非純粹的文弱之人,同樣是跟著蕭遠歷經過多次戰爭的,在國家立場上,不可能存在軟弱行為。
簡單點說,西疆需要一個發言擲地有聲的文官,否則,是搞不定戎區的。
這場君臣談話,蕭遠和他聊了很多,當然,也問了他對西疆治理的看法。
呂範提出了幾個很重要的觀點:
第一, 人口戶籍的落實。
第二, 商業貿易的流通,和貨幣的統一。
第三, 農耕和遊牧的結合。
在人口戶籍的問題上,他提出了由戶部清查整個西疆的人口,包括有多少族群,以及他們的生活習慣和風俗,這樣便於治理。
在商業貿易上,他首先提到了城鎮建設問題,使西疆每個地方都有集市的存在,這樣不僅便於人群居住,更能促進中原商品與西疆的流通,同時鼓勵商人,多向西疆行商,改變當地的社會發展。
而在農耕問題上,他則是提出了相應政策,開墾沃野之地,無償借給民眾耕具,並教他們耕種之法。當然,牧畜業同樣會得到大力支援。
聽完他所說,蕭遠並沒有任何意見,不過卻是說道:“西疆的政策,想要徹底實施,有一個必要的條件,那就是治安問題。”
“在動盪的社會環境下,這些都是空談,你到任之後,首要之事,便是嚴明律法,西疆一地,不可再出現以往這個族群,掠奪那個族群的情況,一旦發現,可立即請求駐軍協助,視為戰亂戡平。”
“大王所言甚是,微臣謹記。”呂範連忙應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