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情況言明。」
劉玉之道:「阮明於信中所說,現在雙方雖然有了聯絡,關係也進一步親密,但要有所行動的話,恐生變故。就整個草原來說,柔然部實力還很弱小,現在肯定是不敢和沙恩決裂的。」
蕭遠聽完考慮了一下:「丞相代表朝廷給阮明覆信一封吧,告訴他,北狄之事萬不能急,當徐圖緩之,於柔然部落一事上,繼續與他們的首領保持良好關係,等到時機成熟,便暗中資助胡爾卓。」
「微臣領命。」劉玉之施禮退回班列。
隨後,眾臣又就鬼族等事進行了一番討論,禮部尚書閻明說道:「現在我國不少商人有去鬼族看看的想法,但國家在這件事上,並沒有相關的政策放開,臣以為,或可考慮計較一番。」
蕭遠環視一週:「此議,眾卿以為如何?」
「臣贊同閻大人的意見,商人去了鬼族,往來國內,是能帶動一定經濟效益的,反正兩地的稅務相關,都在大秦。」有官員出列附和。
「臣附議。」
「臣也附議.」
這種於國家利好之事,自然會有不少大臣支援。
蕭遠稍稍抬手止住了還欲說話的人,開始站起身於上方帝案前來回踱步,顯然是在作慎重的思考。
眾臣也都明白,亦紛紛噤聲,沒敢打擾。
直到過了好一會兒,蕭遠才看向下方道:「商貿之利,確為好事,但這種小打小鬧沒有什麼用,由國家佈局更大的吧。」
說著繼續道:「鬼族方面,雖然政治是由我國主導,但實則只是軍事壓制,這顯然還不夠。」
「鬼族的特產還是不少的,真若貿易,這之間的利潤是非常大的。」
「這樣,此次機會就給以前那些愛國商人吧。」
「這是國家給他們的紅利。」
大秦確實有一批愛國商人,而且是大商,各行各業都有,當初蕭遠攻取天下時,這些人都有過捐贈或金銀的資助。
甚至其中還有一個名叫羅淮的人,為此傾家蕩產也在所不惜。
劉玉之聞言,試探性問道:「陛下的意思是」
蕭遠言簡意賅:「朕要讓鬼族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我大秦。」
軍事、政治、經濟。
劉玉之明白了過來,稍作考慮後,拱手說道:「陛下英明,臣深表贊同。」
「臣也贊同此策。」上官文若道:「但如此佈局,絕非短時間內就可以完成,恐要長期經略。」
「說的沒錯。」蕭遠道:「這件事還需要一個具體的方案和定議,丞相辛苦一下,暫作主導吧。」
「是,微臣領命。」劉玉之應道。
這件事說完,蕭遠又道:「下面聊一聊朕這次出行的所見所聞吧。」
「其他各方面還好,國家政策相關,地方政令皆在惠民生息,總體來說,東部地區發展的不錯,百姓安居樂業,一片欣欣向榮。」
「但有兩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