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少年喪父,隨其從祖父廬江太守陸康,在其任所舒縣讀書
建安八年,陸遜二十一歲時,入孫權幕府。
成為孫權統治集團的幕僚。
歷仕東、西曹為令史,主持文秘工作。
後出任海昌屯田都尉,兼海昌縣令。
海昌境內連年遭旱災,他開倉賑濟貧民,組織生產自救,緩和了災情,因此深得民心。
當時吳郡、會稽、丹陽一帶也有很多隱匿人口。
陸遜上書孫權陳述征討的利益,請求讓他去招募。
當時會稽有山賊大帥潘臨,造反多年,官府無法平定。
陸遜便招兵進討,終將其平定。時陸遜手下已有二千餘人……
建安二十一年,鄱陽的賊帥尤突作亂,影響甚大。
陸遜率軍配合奮武將軍賀齊將其討平,斬首數千級。
陸遜因功被拜定威校尉,屯兵利浦……
透過這些戰事,孫權對陸遜頗為中意。
遂將自己的侄女許配於陸遜,並經常找他商討治國大策。
建安二十二年,陸遜向孫權建議說:當今英雄各據一方相持爭雄,豺狼般的敵人窺測時機。
要戰勝敵人平定戰亂,沒有大量的人馬不能成事。
而山寇與我們懷有舊怨,依山據險。
我們的內亂尚未平定,就難以圖謀遠方敵人,應當擴充軍隊,挑選精銳兵卒。
孫權採納其建議,任命他為身側的帳下右部督,
統領帳下親衛部隊,
授給陸遜棨戟,讓他都督會稽、鄱陽、丹陽三郡。
同年,費棧被曹操策反,在丹陽煽動山越起事,充當曹軍內應,配合曹軍。
孫權命陸遜率兵前往征伐。
時費棧人多勢大,陸遜帶去的兵馬較少,敵我懸殊。
但陸遜採用多插旌旗牙幢、分佈鼓角、夜裡派人潛入山谷吹號擊鼓等疑兵之計。
很快擊破費棧武裝。
陸遜勒令各山區越族居民遷徙到平原地區,編入戶籍,種田納賦。
從中挑選強壯者從軍,得精兵萬餘。
使東吳統治得以加強和鞏固。
之後,陸遜回駐蕪湖……
會稽太守淳于式,這時上表告陸遜違法徵用民眾。
所轄區域的百姓受其擾亂而愁苦不堪。
陸遜後回都拜見孫權,言談之間,提到淳于式是好官。
孫權問:淳于式控告你而你卻推舉他,是什麼原因?
陸遜說:淳于式的心意是想休養百姓,所以控告我。
如果我再詆譭他以混淆聖聽,此類風氣不可長……”
劉備暗自的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