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審此數,易於反掌……
來自吳人的議論,只能引起皇叔更大反感,而不會有何效果。
這江東,皇叔是必伐的。
當時,兩國的國界已西移到巫山附近。
長江三峽成為兩國之間的主要通道。
皇叔派遣將軍吳班、馮習、張南率領約三萬人為先頭部隊,奪取峽口,攻入吳境。
在巫地擊破吳軍李異、劉阿部,佔領秭歸。
為了防範曹魏乘機襲擊,劉備派鎮北將軍黃權駐紮在長江北岸,又派侍中馬良到武陵活動。
爭取當地部族首領沙摩柯起兵協同蜀漢大軍作戰。
東吳面臨蜀軍戰略進攻的情況下,奮起應戰。
當時呂蒙已經死了,孫權於是任命右護軍、鎮西將軍陸遜為大都督。
統率朱然、潘璋、韓當、徐盛、孫桓等部共五萬人開赴前線。
抵禦皇叔兵馬。
同時又遣使向曹丕稱臣修好,以避免兩線作戰。
陸遜上任後,透過對雙方兵力、士氣以及地形諸條件的仔細分析。
指出皇叔兵勢強大,居高守險,銳氣正盛,求勝心切。
吳軍應暫時避開蜀軍的鋒鋩,再伺機破敵。
耐心說服了吳軍諸將放棄立即決戰的要求。
果斷地實施戰略退卻。
一直後撤到夷道、猇亭一線。
然後在那裡停止退卻,轉入防禦。
遏制皇叔大軍的繼續進兵。
並集中兵力,準備相機決戰。
這樣,吳軍完全退出了高山峻嶺地帶。
把兵力難以展開的,數百里長的山地留給了蜀軍……”
這陸遜,倒是個有見識的。
劉備雖不情願,但心裡面卻也不得不讚嘆。
認為對方的這個決策特別英明。
原本以為,自從周瑜魯肅二人去世之後。
江東那邊難再有什麼才俊。
卻想不到,除了他們之外,又出了一個陸遜。
不過有些奇怪的是,江東陸家那邊,人數不算太多。
倒是沒有聽說哪個人叫陸遜……
“皇叔,我在這裡著重給皇叔介紹一下這個陸遜。
此人,是江東的又一個俊傑人物。
原本叫做陸議,後來改為陸遜……”
原來這陸遜就是陸議!
聽了韓成的介紹之後,劉備一下子變得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