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稽郡因會稽山而得名,本為吳越之地,越王勾踐滅吳,盡得其地。
後越王無疆聽信齊使之諫言,伐楚不成,反遭亡國之禍。
會稽就此歸楚,東越,閔越亦紛紛自立。
直到大秦東出,橫掃六國,諸侯皆不能制服的東越,閔越國,再次重歸華夏之版圖。
傲立二百多年的東越,閔越,亦難擋秦之銳士,相繼俯首稱臣。
秦滅楚置會稽郡,郡治設於吳縣,下轄萬餘戶,人丁近十萬。
吳縣自古以來便是商貿繁榮,人丁興旺之地。
依山傍水,比鄰大海,不但是魚米之鄉,更是大秦帝國重要鹽產地之一。
郡守府位於吳縣最繁華的中心地帶,蕭何上任已經半年光景了。
對會稽郡的大小政務,也算是瞭然於胸。
正是因為如此,他才發現了不少問題。
會稽下轄二十八縣,大縣萬餘戶,小縣也有幾千戶,人丁近百萬。
雖然大秦稅賦採取的是五取一制,可事實上並非如此。
會稽郡的良田有三分之一都在貴族士勳名下,而這些貴族士勳卻用盡辦法逃稅漏稅賦,幾乎可以說得上是不用交稅。
可朝廷徵稅卻是按照耕田數量來徵收,所以歷來當地官府為了不得罪貴族士勳,往往都會將這些稅賦,從農戶身上補收。
五取一的稅收,百姓生活雖不富足,但也足以養家餬口。
可當地官府均攤稅賦之後,無疑更讓百姓生活雪上加霜,民生越發疾苦。
若是豐收之年,弊端尚不顯,一旦遭逢天災之年,便會全部暴露出來。
貴族士勳掌控著最好的資源,卻仍舊貪婪無度,遲早會釀下大禍。
若不能緩解這些弊端,對帝國而言,是禍非福也。
原本整理好這半年所得之後,蕭何在府中揮筆上書,準備上奏陛下,以供陛下聖裁。
就在這時,府中的管事走了進來,對著蕭何拱手一拜道:“郡守,府外有人求見,他自稱是郡守的故友。”
“喔?”
“可曾報知姓名?”
蕭何怔了怔,手中的筆微微停頓了一下,開口道。
“來人自稱張良。”
管事如實道。
“快請。”
蕭何當即停止了繼續抒寫,臉上露出意外之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