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法子!!這科舉考試,利在千秋!其功利,不輸運河啊!”
好歹是要做千古一帝的人,這點眼力界還是有的。
楊河聽了一夜,當即就明白這科舉乃是個能讓後世人對自己歌功頌德的好法子。
而今天下,寒門永無出頭之日,官場名額都被世家子弟牢牢佔據。
孝廉之舉,已是一場天大的笑話。
楊河也知道,此舉再不變革,恐將迎來大禍!
可他知道歸知道,卻又對此無計可施。
孝廉再變,還能變成什麼樣?
可科舉就不一樣了,科舉不看出生,不看身家,只要你有真才實學,只能憑藉自己的才能在官場中博得一席之位。
而且這科舉報名要錢極低,只要會寫自己的名字,就可以參加鄉試,過了鄉試參加省試。
過了省試便可出任為官,若想再進一步,還可參加殿試!
到得那時,自己親自監考!天下官吏,皆是朕的門生!何愁世家勢大?!
而且此舉也是利國利民的善舉,比孝廉制好上不知多少倍!
眼看將要上早朝,侯世貴身為錦衣衛指揮使,跟其他禁軍將領一樣,是沒資格上朝的,便最後說道:
“陛下,此舉雖可讓陛下重新掌權,可怕只怕,阻力頗大啊,陛下不如徐徐行之,待得太子上位,再徹底完善?”
楊河大手一揮:
“等不得了!世家勢大,是一刻也不能再耽誤,無論有多大阻力,朕也要將其施行下去!”
侯世貴就猜到楊河會這麼回答,急性子加上急功近利,好大喜功這些臭毛病。
待你將其推行之日,便是我返回西陵之時!
在心中暗暗說了這麼句,侯世貴便起身告辭。
回到天涯樓後,侯世貴不忘交代讓鄭洋安排那清港府尹與楊河見上一面。
這主要是怕自己走後,楊河猶猶豫豫還不敢做決斷,待那清港府尹將清港之事一說。
楊河見得大楚的交通要輸之地竟只聽宇文家號令不聽朝廷的話,應能給他這把火再添把油吧?
安排完了一切,侯世貴回到房中倒頭就睡。
郭憐晴則在一旁為他輕輕蓋上被子。
時光匆匆,轉眼即逝。
一眨眼間,離侯世貴南行歸京,已去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