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首先測試了基準體系,也就是基於PEDOT:PSS的樣品。
三片樣品,最高效率分別為9.88%、10.12%、9.63%。
雖然效率數值有所波動,但是這個幅度還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
接著是實驗組A的測試,他滿懷期待的夾起“1#,3000r”樣品。
第一次掃描,效率2.66%。
繼續掃描,效率越來越低,最後穩定在2.50%。
許秋搖搖頭,換了一片“1#,4000r”樣品。
最高效率2.74%,相比於第一片提高了一丟丟,但並沒有什麼用處。
再換最後一片1#樣品。
最高效率只有1.76%。
“可能是1#樣品不太行吧,其他編號說不定會有奇蹟呢。”許秋在心裡安慰自己。
然而接下來,他越測心越涼。
剩下的2#、3#、4#樣品,沒有一個效率超過5%的。
最高效率的樣品是“4#,4000r”,但也只有4.68%。
最後,他測試了實驗組B的樣品,也就是不塗傳輸層材料的器件。
效率居然有5.52%,比所有實驗組A的都要高。
這說明鈣鈦礦材料塗上去以後,完全沒有起到正面作用,還拉低了器件效能。
…………
測試完畢後,許秋看了下時間,已經晚上八點多了,沒有再做一批器件的時間了。
搞了一天,啥成果都沒有,許秋有些沮喪的回到辦公桌。
“怎麼樣,實驗不順利嗎?”陳婉清關心道。
“是啊,最高效率只有4.68%,標樣有10%,”許秋鬱悶道:
“最關鍵的是,不塗傳輸層效率都有5.52%。”
“器件結構呢?”陳婉清道。
“正結構,取代PEDOT的,我一共用了四種鈣鈦礦材料,都不行。”許秋道:
“這樣啊,會不會是它們不適合做空穴傳輸層,你可以做個倒結構看看,讓它們取代氧化鋅,看看效果怎麼樣。”陳婉清道:
“好吧,那我明天試試。”許秋道。
…………
回寢室的路上,許秋反覆思考今天的實驗過程,是不是哪裡出現了問題。
按理說,他選擇的四種鈣鈦礦材料,具有寬的禁頻寬度,塗的薄膜形貌也還好,怎麼結果就這麼差呢?
他仔細回憶實驗過程,突然發現了一個之前被他忽略的細節。
“我明白了!”許秋不禁喊了出來。
這一聲吼,驚得旁邊長椅上一對擁抱的小情侶都分開了。
許秋向他們做了一個歉意的手勢,然後快速奔回寢室,準備驗證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