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噹————!!!
一聲清晰無比,帶著聖潔光輝的大三和絃從skex的響板騰昇而起。
‘Etudesop.10:No.1inCmajor’「聖詠逃亡曲」
恢弘的氣勢瞬間籠罩住了包裹臺下評委席在內的整個空間。
和絃之下,每一個獨立的分解和絃都像是一個上帝的狂熱信徒,
音粒飽滿,異常清晰,沒有任何弦雜音的干擾。
它們也代表著聖詠逃亡旋律動機的意義所在。
秦鍵面孔淡然,像一個禁慾者,右臂有條不紊的在肅穆節制的旋律中進行著鐘擺般的移動。
音樂逐漸迸發出炙熱的能量。
毫不生硬的能量,營造出了一種勢不可擋的效果。
...
“最大的排除世俗的感**念。”
這是斯托夫對於這首作品的給出的個人講解。
這也是他的成名作品之一。美書吧
此刻聽著舞臺年輕人的演奏,他竟然有那麼一瞬產生了是自己在演奏的錯覺。
尤其是當每一個音量比例分明的和絃響起時。
不僅僅是他,在場的不少評委都有這種感覺,他們對於斯托夫所演奏的聖詠逃亡曲太熟悉了,而且和絃的分音值演奏可以說是斯托夫獨特的個人技術。
有人不禁疑問這是否是斯托夫的子弟,但是抱有這種想法的人很快就打消了這個念頭,這個年輕人的個人資訊上說的清清楚楚,師從幾人全是華國人。
“是模仿嗎?”
阿格里奇也不禁自問,她並沒有想到這個年輕人會這樣,一時間內心複雜了起來。
完成了上行分解和絃39次,下行分解和絃41次,最終在responsory中重複了78次4乘4的節奏模型後,秦鍵最終最後一次發力實現了高低聲部完美的聲部平衡和立體的音響效果。
也就是在這一刻,音樂嘎然而止。
靜。
這一刻,臺下的評委們不得不重新審視起這個看似面孔淡然的年輕人。
他淡然的態度下,似是隱藏著他們看不出的動機。
而單純的從比賽的角度而言,這個年輕人的手指技術已經得到了他們的認可。
然而,這只是他初選賽的第一首作品。
他們已經期待著接下來他將如何用‘斯托夫’式的演奏來進行下面的演奏。
“#c小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