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g。”
嘴角隨著心跳節奏發出的一聲輕響,半空中的雙手動了。
在第三小節的第二拍,鋼琴響了。
第一樂章。
&nanontanto’
不太快的快板。
音樂一經響起,他便平穩的控制著雙手的速度,因為不太快的快板比快板要難以控制。
一個灰色的雙手小三度音程拉開了這一場solo的序幕。
是一場solo,每個人都能清清楚楚的聽得見耳邊只有鋼琴的一個聲道。
但是不免還是讓人有一種樂團存在於舞臺上的感覺
這種感覺不可謂不令人稱奇,或許是大家近來聽的太多了,已經可以在腦海中自行帶出伴奏。
當然,也或許是他們一開始就隨著定格在空中的雙手進入了音樂中。
前面的樂段秦鍵落指乾淨,以一種平穩的演奏過度著音樂的情緒,似乎臺下也是因為沒有真正的聽到樂團而將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鋼琴的聲音中。
沒有了複雜激烈的樂團,鋼琴聲音像是放大了數倍,每一個細節都能清楚的被聽到。
人們才漸漸的發覺到的拉三第一樂章變得不一樣了。
少了一絲沉重,多了一絲說不出的味道。
“是輕鬆嗎?或是別的什麼?”
眾人心頭的問號。
鋼琴的音色明亮大膽,絲毫不隱諱的表達著,清晰的將每一個音符展現。
單純的這一點,已經打破了大多數人對於拉三的固有印象。
讓人忍不住的想走近這不同之處的背後一探究竟。
大螢幕上的雙手持續著律動,明亮的琴聲繼續高歌前進。
舞臺上。
秦鍵的表情一如既往的淡然,可如果有人能注意到他的眼神...
“他又進入了自己的音樂世界。”
臺下一角,何靜摩挲著大衣的紐扣,她看著舞臺的表情同樣出神。
...
‘在20世紀的西方音樂群像中,謝爾蓋.拉赫瑪尼諾夫是一個獨特的身影,他遠離甚囂塵上的主流,顯得落落不合群,但又憑藉著其卓越的鋼琴技巧與旋律天賦深得普羅大眾的歡迎。’
‘他的後半生由於時代的悲劇,遠離故土,在外飄零,但又深深眷戀著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