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哥廢品收購站”是東雲目前最大的廢品收購站,位於南環路南側,佔地面積一畝半,四米寬的大門朝北開,距離南環路不到十米遠,大門外填平墊了黑渣,幾乎和路面等高。
大門兩側,各有兩間平房,前後有門。
院子南牆和東牆下,全部用彩鋼瓦搭起了堅固的四米寬棚子,下面分門別類地存放著各種廢品。
當然,院子裡也堆積著如小山般的廢鐵。
此時此刻,十幾輛三輪車停放在院子裡,東側的那間辦公室裡,門窗大開著,吊扇呼呼地旋轉著,十幾個大小夥子要麼光著膀子,要麼穿個背心兒,有坐有站,說說笑笑。
“成啊,還真是把買賣做大了……”溫朔樂呵呵地誇讚這幫兄弟們。
尤其欣慰的是,兄弟們還真惦念著他的人情,把廢品收購站的名字都取為“一哥”
夠意思!
不過溫朔琢磨著,這應該是鄭文江、劉吉、侯金強、李巖彪四個在起名字的時候,實在是不知道取什麼好了,而且大家也懶得為這點事爭執,才選擇了“一哥”這個名字。
也算是,相互妥協之後達成的一致意見。
一幫兄弟你一言我一語,講述著廢品收購站從成立到發展至今一年多的經過。
簡單說,就是一幫原本應該混跡社會的小青年,高中畢業後卻沒有走歪路,沒有在家裡啃老,而是踏踏實實勤勤懇懇收廢品,然後一步步做大。不過,由於地盤的擴張、難以避免的競爭,發生過數十次的打架毆鬥事件。
而因為有鄭文江這號火爆脾氣的傢伙在,大家又都是跟著溫朔打老了架的主兒,人多,心齊,所以在面對別人的惡意欺凌時,能夠迅速發起反擊。
尤其是廢品收購站成立之後,和兩家廢品收購站之間的衝突,那更是激烈非常。
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在場諸位每個人身上都有傷疤。
但,他們全都是一副大大咧咧的模樣。
而最為令人驚奇的是,沒有一個人在談及這些事情的時候吹噓多麼多麼敢玩兒命,多麼多麼不怕死,下手多麼多麼狠,反倒是,嘻嘻哈哈渾然不似這個年齡段死要面子的年輕人那般,說起來和人打架時怎麼怎麼害怕,怎麼怎麼吃虧……
不過,這些傢伙們每每該出手時就出手,又好似什麼都不怕。
究其原因……
他媽的,全都是跟著溫朔學的,從來不覺得事後說害怕、說被人打了丟臉,反倒認為這叫低調,這叫謙虛——瞅瞅人家一哥,哪次都說自己捱了打,自己多麼多麼害怕,可事實呢?
溫朔聽他們在那裡學得有模有樣,禁不住唉聲嘆氣,怒這幫傢伙們不爭臉!
只學會了一哥低調的皮毛,卻沒學會一哥低調的精髓啊!
也就難怪,一哥不在家,兄弟們每每會被抓進去蹲號子,每每會被罰款,每每,會賠償對方醫藥費……
簡直丟一哥的臉啊!
好在是,這幫傢伙至少還記得一哥的教導,凡事要講道理,不能隨隨便便欺負人,不管做什麼事情,千萬別讓人覺得你蠻橫無理,也不能主動挑起衝突,但凡衝突不可避免,也一定要讓自己處於被動、自衛的立場上。
好在是,哪怕只學了些一哥精神的皮毛,也助他們打出了一片天下,打出瞭如今近乎壟斷了大半個縣城的廢品收購、拾撿的盤子。
而關於廢品收購後的銷售渠道,劉吉、侯金強、李巖彪三個人也是費了老大勁,還發動所有的兄弟們,相互託關係到處打聽,詢問,聯絡廠家,要麼就是找更大的廢品收購商……
等廢品的生意越做越大時,逐漸有了主動找上門來的客戶,慢慢也就有了穩定的供銷渠道。
瞭解了大致的經過後,溫朔不禁心生感慨:“世間很多事情,都脫離不了“氣運”二字!”
正如“一哥”廢品收購站這幫小夥子們,高中剛剛畢業,雖然有跟著溫朔收撿廢品的經驗,可到底是年輕啊,根本沒有豐富的經驗可談。但,恰恰是因為他們年輕,沒有太多的奸詐心理,所以在廢品收購的利潤規劃方面,簡單地用一斤廢鐵賺兩毛,一斤廢紙或紙箱掙一毛五,一個飲料瓶掙三分……
該漲價時漲價,該降價時降價!
他們沒別的想法,偏生因此而賺到了信譽。
於是廢品收購的生意,越做越順,老客戶穩定,新客戶不斷增加……再加上他們年輕氣盛,初生牛犢敢打敢拼,竟然在短短一年的時間裡,做成了許多成年人都做不成的事業!
一哥廢品收購站,不去算那些每天出去收撿廢品的兄弟,僅是四大股東鄭文江、劉吉、李巖彪、侯金強,平均每人每個月,都能分到七八千元的利潤!
莫說是東雲,整個臨關市地區來講,也絕對比得上那些白領階層的收入,比得上太多生意的收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