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給利息這個事兒,本身就有足夠的吸引力,而且這種吸引力遠非後世可比。
因為在兩宋時期,這種將金銀存於第三方的情況並不是沒有。
這個畢竟是個貴金屬代幣的時代,銅也好,金銀也好,小額交易還不是問題。幾貫、幾十貫錢的買賣,就算付銅錢也就一麻袋,還算可以忍受。
但是,涉及到大宗買賣,幾千貫、上萬貫的交易,那就不行了。
做一宗萬貫交易,用銅錢差不多得13噸,換成白銀也好幾百斤,得拉上一大車。
金屬貨幣笨重的弊端,就徹底顯現出來了。
所以,兩宋也有錢鋪、當鋪、銀樓之類的經營機構向民間提供儲存業務。
把錢存我這兒,拿著錢鋪銀樓的憑證去交易,到時買家再拿著憑證來取。
相當於早期的銀行。
只不過,這種業務是收費的。
也就是說,百姓把錢存進去,不但沒有利息,反而要給錢鋪佣資。
後世以及趙維要乾的這個銀行,把錢存了不但不收佣資,還倒找錢的模式,堪稱顛覆。
給百姓提供了便利,還能錢生錢,誰會不存?
第二個可以讓百姓存錢進來的優勢更直接。
別忘了,趙維背靠的是大宋朝廷,可以強行讓百姓存錢。
不說別的,扶桑各船廠、軍屯、官營機構,包括給十幾萬印第安人發放佣資。
只需要動動手指頭,一人發一個存摺,然後告訴他們,每月佣資自動存在銀行了,去取就行了。
就這麼簡單。
想通這些,趙維恨不得給自己兩個耳刮子。
只要存取,夠當下用的就足夠了,我扯那麼多沒用的幹什麼?至於貸款、和其它功能,將來慢慢摸索,慢慢增加。
現在,只要存取,再算出一個既有足夠吸引力,又不至於賠太多,造成麻煩的利率就夠了。
足夠了。
接下來,就是把銀行建起來。
當然,建起來之前,得去搞定陳宜中。
這老頭兒在籌政司坐了三個月了,比自己還慘,都快發芽了。
也不知道那老頭兒見了自己什麼反應,兩人可是有仇。
再加上這回兒,那老爺子恨不得吃了趙維。
......
————————
戶部,籌政司。
陳老爺臉色有些蒼白,倒沒什麼大礙,幾個月沒見啥陽光的那種白。
沒辦法,早晨上工就在屋裡坐著,中午有人把飯送到屋裡來,到了晚上出戶部,天都快黑了。
他又不好意思不來,更不好意思出門走動,怕被人看見,丟人。
和陸秀夫、江鉦一起,算計了寧王,算計了太后,結果人家那兩位都放出去了,卻把他給留下了。
陳老爺這輩子也沒幹過這麼虧本的買賣。
出去幹嘛?讓人看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