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來到太上皇跟前,恭恭敬敬的行禮問安。
太上皇讚揚道:“做的不錯。”
太子絲毫不敢居功:“都是皇爺爺教得好。”
太上皇頷首,笑眯眯的看著太子。太子不由有些惴惴,悄然道:“皇爺爺,我們什麼動手?”
太子已經看見了,對面的護軍營已經全線後撤,正在加緊構築防線,佈置御馬樁。若是等他們完全準備好,要攻破就難了。
此番背刺寧康帝,作為這麼多年深受寧康帝轄制的太子來說,還是很有心理壓力的。
要是不能趁早將寧康帝拉下馬,心裡總是免不了憂慮。
太上皇卻幽幽道:“怎麼,莫非你也這麼迫不及待的想要對自己的父皇刀兵相向?”
“孫兒不敢!”
太子唬了一跳,連忙跪地道:“皇爺爺明鑑,孫兒只是不想看到父皇越陷越深,想要儘早讓父皇迷途知返,絕無謀害父皇之意。”
“起來吧。”
太上皇道:“不要小瞧你的父皇。”
“此番他敢對朕動手,顯然是做了不少準備。
除了山上這些人,誰知道他在山外面還留了多少暗手。
想要讓他迷途知返,可不是憑你手中這還沒徹底掌握的一兩萬多人馬可以做到的。
等著吧,朕已經傳了十多道聖旨出去,最快的兵馬,應該不出一日就可以到了。”
太上皇坐了五十年江山先不說,就說當年他能登上帝位的時候,國朝立鼎未久,內外憂患,他那時經歷的腥風血雨,可不是現在的太平天下可比的。
他自信,論帝王之術、政治手段,寧康帝拍馬也比不過他,此番不過是仗著有心算無心,才讓其一時佔到上風罷了。
不過他也知道,寧康帝既然敢動手,京城那邊其就不可能沒有動手腳。
還有城外的兩大營,此時也不知道是什麼情況。
所以,太上皇雖然給京城和南北大營都嘗試去了聖旨,卻也沒有對這幾處抱太大的期望。
他的主要期望,還是在京畿之外。
西面的居庸關,東北面的山海關,甚至是越過這些關隘之後的地方……
退位這些年,雖然他逐漸將政權放手給寧康帝,但是對於軍權,卻還是留著心眼的。
這一點,從七年過去,禁衛軍六大舊營中,統領只有一個是寧康帝提拔上來,就可見一斑。
一般情況,寧康帝也不敢插手軍權,因為他知道那會引來他的不滿和轄制。
只是太上皇還是沒有想到,寧康帝暗中居然已經有了如此根基。
方才他親自出面並說破寧康帝的陰謀,就是想要給寧康帝帶去震懾力,令其不攻自破。
但是沒想到寧康帝對於護軍營和親軍營的掌控已經到了這般地步,他的出場,幾乎未曾引起這兩大禁衛軍營部的騷亂。
這也是他說出“不要小看你的父皇”這句話的原因之一。
太上皇的威嚴是長期以來積壓在所有人心裡的,因此太子對於太上皇的安排也沒有絲毫異議,老老實實的按照太上皇的吩咐,將寧康帝的行宮包圍起來。
“對了。你第一次親自掌軍,不宜掌管太多的人馬。
京營的人馬你就留著,算是給你的歷練。步軍營的幾千兵馬,就交給旁人來統領吧。”
“史鼎……”
“末將在。”
太上皇的話語,看似商議,實則是不容置疑的命令。
太子心裡格登一聲,看著從太上皇身後出列的雄壯的將領,面色難看。
“怎麼,你不願意?”太上皇的神色危險起來。
太子心中微驚,忽然警醒。
是了,此時山上山下所有的兵馬加起來不過三四萬,他手中卻獨佔了一半還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