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父親說的不錯,若他是堂兄薛蟠,或許還有奮起直追賈璉腳步的勇氣。可惜,他只是薛家一普通子弟。
雖說家有萬貫之姿,到底不過商賈末流。與賈璉這樣的權貴,國朝風雲人物,相差不能以道里計。
或許,自己以前子承父業的想法實在太過狹隘了,還該嘗試一番認真讀書考取功名。若能成功,或許就有了真正與璉二哥那樣的人相交的資格吧。
寶琴是女子,與哥哥想法不同,她第一時間追問父親:“爹,你說什麼平安回到京城?璉二哥哥和公主不是都從大漠上逃回來了嗎,難道璉二哥哥接下來還會有什麼危險不成?”
薛家二老爺笑著摸了摸寶琴的腦袋,沒有多言。
在薛家二老爺看來,如今邊境動盪,賈璉又有皇命在身,肩負重任,誰知道接下來還會經歷什麼。之前滿天下傳的關於賈璉的事蹟,好些在他聽來也都是心驚膽顫的。
身處那樣的位置,遇到危機太尋常不過了。
但有一點薛家二老爺可以肯定,那就是賈璉只要不死,將來必定成為國朝舉足輕重的人物!這也是這些日子以來,他促使兒女與賈璉好好相處的原因。
……
吳世維親自帶兵前來迎接。
因為之前昭陽公主生死未知,送親使團,包括昭陽公主的一應服侍人員,也不敢擅離職守,而是秉承就近原則,在甘寧關內紮營等候。
如今昭陽公主接回,自然還住此前吳世維準備的簡單行宮。
而賈璉,則是被吳世維等人,拉著赴他的接風洗塵宴。
宴席之間,各種恭維誇讚自是不必多說,賈璉最關心的,還是瓦剌方面的情況,以及朝廷對瓦剌的態度。
得知朝廷和瓦剌兩方,在互相扯皮廝磨了幾個月之後,還是決定兩相安好,如今瓦剌的使臣“宋野王”還在甘寧關內之後,賈璉也暗中鬆了一口氣。
原來,對瓦剌是戰還是安撫,在漳河灘事變之後,大魏朝堂也分兩種聲音。當然,主和的還是大部分。畢竟韃靼聯合西番的陰謀還在實行當中,此時若與瓦剌翻臉,於大勢不利。
而當昭陽公主平安歸漢的訊息傳回京城之後,即便那些主戰的聲音也小了,朝廷終於統一了意見。
而瓦剌一方,雖然對於大魏殺了他們最得力的王子而惱怒,終究還是不得不考慮利害關係。
相對於大魏,其實瓦剌人最害怕的,還是韃靼。畢竟敗給魏國人並不算什麼,魏國人大概也瞧不上千裡戈壁,一片荒涼的漠北。
但是韃靼不同,一旦給了韃靼可乘之機,瓦剌就有被韃靼徹底吞併的風險!
所以,瓦剌王重新派遣的使臣,在甘寧關與大魏的使團扯了半天皮,最後在窺知魏國方面已經完全做好進攻瓦剌,替大魏公主復仇的準備之後,也不再揪住自家王子的死亡不放。
如今,兩國的談判程序,已經差不多恢復到了漳河灘事變之前的程度。
這對賈璉來說,也算是好訊息。
雖然他也渴望戰功,特別是要是能夠一舉平定瓦剌,那等功勳,說不定都能夠讓他成功恢復祖上的榮耀!
但是賈璉卻很清楚,時機未到。
他如今根基還太淺,即便發生這樣的大戰,他能主事的機率太低。這可不是當初在王子騰帳下,仗著榮國公孫子的身份,可以四處撈好處時候。
邊邊角角的戰功,那些大老們不好意思和晚輩爭,讓了也就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