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這倒是現任皇帝樂於看到的事情,至少底下的百姓不用加賦稅壓榨,中間這些官員也不用擔心他們造反。
自古以來造反從來是下面那些百姓,如果讓他們吃不上飯,只怕是紛亂就會四起。
而,沈大公子的第三次海運回來所掙的一大筆銀子上交了國庫以後很快就劃轉到三秦之地,用來賑濟那些長年大旱下的災民,如此一來也讓這些災民感激涕零。
剛剛舉起反旗的一些起義軍,他們的旗下正是這些吃不上飯的災民,也都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自古以來老百姓的嘴裡但凡有口吃的,誰會走上這條道路。
如此一來,新任皇帝幾乎不費吹灰之力,並沒有到大軍去彈壓,三秦之地的十幾支起義軍,因為朝廷撥下了糧食與銀子,眾多災民得以有飯吃,都紛紛回了家。
幾乎一夜之間,這些遍地開花的起義軍,就消失了一多半。
剩下一些頑固的起義軍,實力也大大的受損,如此一來根本沒有必要調集大軍,只是一個府縣的兵力就足以將他們一個個剿滅。
可以說在皇帝短短親政一月有餘,大明的天下為之煥然一新,也讓新皇帝的名聲大噪。
開始明白這一切都出自於思雨最初的想法,他實在是太寵愛她了,以至於頌布年號的時候,竟然選擇思雨的名字。
這麼一來,這是從無先例的一度受到御史和言官的阻撓,但是他執意如此,沒有辦法從來沒有皇帝如此堅持這麼一件事情。
至此新年號,就是思雨!
而這皇帝親政的第一年就是思雨元年。
然而一些下面不明真相的百姓們聽到皇帝頌布的年號,居然會是思雨,顧名思義,希望盼望著下雨,這對於久旱之地的三秦災民來講,實在是大喜過望。
三秦之地已經連旱三年滴雨,未見,思雨這個年號對於他們來講,簡直是深入人心,也更讓他們崇敬這新皇帝,心繫他們。
其實這完全是皇帝寵愛思雨,為了感謝她在自己尚未親政之時,就給自己提出這海運的一條大計,不然只怕是國庫的空虛上難以為繼,不知道這大明到底該如何走下去。
如今的大明尚且如一個蹣跚學步的嬰孩,正在一步一步的從危機當中解困出來。
依然還是危機重重,北方建真女奴的威脅依然存在,皇帝還得需要勵精圖治,不可掉以輕心。
但隨著三秦之地的災民得到賑濟以後,大筆大筆的銀子買來了糧食,投進了那苦楚的三秦之地。
是的,這些亂源的存在逐漸的消失,而那些頑固的義軍,也面臨著瓦解。
這也使得居高不下的軍費開支慢慢開始向下緩解,由此一來,皇帝便可將防衛的重心徹底調集到山海關。
剛剛親政一月有餘,就開啟了如此良好的局面,不能不說思雨,功不可沒。
但是思雨知道眼下有一個極大的憂患,那就是四王舉事。
如今的大明剛剛一切都在走上正軌,絕然不允許,再次發生內亂,四個王爺的不消停也讓這新任皇帝感到頭痛不已。
這一天晚上當皇帝回到翠微殿思雨帶給了他一個驚天的訊息。
“你說什麼?”
太子聽了這話震驚的,不敢相信,思雨所說的一切居然都成了現實。
“皇上,那舞姬可是吐露了實情,那楚王已經變換了人選,而且根本沒有經過朝廷的批准,他的兒子擅自繼承了王位,而他的父親死的不明不白!”
思雨之前的猜測全都得到了證實,而且在第一時間他就拿到舞姬的證詞讓太子去看。
說來這完全怪這新任的楚王畫蛇添足,多此一舉,如果不是,他將這舞姬送到這皇城中,只怕是思雨,也得不到證據。
偏偏這舞姬又生事,為了改善自己的境遇,不得以向思雨,吐露了這個驚天的事情。
如此一來,讓皇帝仔細看了看這舞姬的證詞,一時間真是讓他大喜過望,這麼一來他總算找見了證據。
就憑著這一條,就完全可以剝奪楚王的王位。
可是太子接下來又開始犯愁了,連忙問道:“思雨,這件事情怕是還不能公開吧,一旦公開只怕是就會惹怒了那楚王,逼他舉事。”
“皇上臣妾認為不妨就把這件事情公開了,公示於天下,我倒要看看,本來這王爺造反就是幾乎難以成功,而一個違法的冒牌王爺,他的路又能走多遠,天下人也不是傻子,誰敢跟這樣一個人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