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單六級也是直接跟打野來個四包二。
而失去了他這個最穩定的核心C位支撐的整支隊伍,如果中單再沒有發育起來,那比賽基本就會慢慢走向失敗的結局。
而這一切的原因,不僅是有自家輔助水平和打野意識的欠缺,還有他自己的狀態下滑。
畢竟,他已經27歲了。
在電競這個領域,27歲已經是行將就木的年紀了。
很多跟他同時參加職業比賽的老將,退役的退役,轉行的轉行,唯一一個不想離開這片賽場的人,也最終選擇去做了教練。
除了每場比賽能在彈幕中看到那一串77777777外,這片峽谷,也終究是沒有那個名叫科利爾辣舞的男人的身影了。
但張一峰是幸運的,在他職業生涯的暮年,在他被人掃地出門的低谷期,他終於解鎖了他自己的系統。
25個小時,轉瞬即過。
張一峰在這25個小時裡,只是對線,他的眼中只有下路這一條路存在,而他的輔助,跟對面的下路雙人組,也全都是系統模擬出來的AI。
但是這些AI卻一點都不呆。
他們的水平,跟此時的張一峰在同一個水平線上,甚至尤有過之。
對線期不長,基本會在15到20分鐘左右結束。
比賽的節奏普遍偏快,15分鐘左右,很多獲得優勢的隊伍,就開始抱起小團了。
而張一峰這25個小時內,一共完成了100次對線訓練,從遊戲時間的0:00到15:00為一把。
而他的成績,慘不忍睹。
有近65把,他被對面殺穿。
又有20多把,他們保持均勢。
最後十多把,才是張一峰這邊取得優勢。
但是張一峰的收穫也非常豐盛,除了自己的心得體會和經驗外,系統當然也會給與相應的獎勵。
【對線訓練完成。】
【訓練時長25小時。】
【訓練獎勵:操作和反應能力獲得提升。】
系統沒有說提升了多少。
但是張一峰感覺得到,自己的操作是更精細了的,反應速度也在逐漸往他曾經的巔峰水平上靠。
可以說,系統的存在,讓他可以無視年齡這個電競選手最擔憂的問題。
27歲的他,同樣可以擁有17歲的競技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