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的話,頓時,讓皇帝們都一個個緊張起來。
他們心裡只有一個念頭:不會吧,不會吧!
而下一刻,陳通的話,讓他們感覺非常的難受。
陳通:
“朱元璋在開國之後,曾一度停辦了10年的科舉,因為他感覺到,科舉並不能給他,帶來需要的治國人才。”
“經過了10年的思考,朱元璋終於明悟了,科舉考試的真諦!”
“那就是,科舉考試根本就不是為國家選拔人才,真正的科舉考試,就是為了單純的開啟,從下層向上層的晉升渠道!”
“從而,讓這些人成為天子門生,感念皇恩,可以用來收攏民心。”
“所以,在一次科考中,上榜高中的都是南方士子,而北方沒有一人,當時北方士子群情激憤,認為是主考官都是南方人,才造成這樣的結果。”
“可真正的結果是,複查了多次,讓北方人閱卷,結果還是一樣,這就是北方士子不如南方士子。”
“這是因為,元人的長期統治北方,不重視教育,而南宋那邊,卻是儒學興盛,造成了南北雙方,教育水平的極度不平衡。”
“北方士子的遭遇,傳回到了故鄉,北方民心搖動,認為朝廷是要放棄他們,甚至北方出身的官員,那也是紛紛上書,一時間,大明南北對立,勢同水火。”
“朱元璋,當機立斷,直接取消了這次的科舉成績!然後六個月後,重新再考。”
“這一次,他進行了一次史無前例的改革,那就是南北分榜!”
“按照南北區域劃分考生,南方士子跟南方人比,北方士子跟北方人比,錄取相同比率的學生,一下子就贏得北方的民心,平息了這場南北之爭。”
“朱元璋因此,徹底贏得了北方的民心。”
.........................
聊天群中,倒吸一口涼氣。
要知道,在古代,人們的地域意識很強,所以把他鄉遇故知,當成了人生一大樂事。
這南北對立更為突出,沒想道,朱元璋竟然如此解決,真是讓他們大開眼界。
人妻之友:
“好一個南北分卷,這就讓他們不在世競爭關係了,有利於南北的融合。”
“更加可怕的是,南北分榜,收取了北方的民心,這招高啊!”
李世民此刻,都恨不得那個小本本,把這些給記下來。
千古李二(盛世雄主):
“可是這樣一來,南方士子,豈不是怨聲載道?”
“雖然贏得了北方的民心,但是也定要的南方的民心。”
幻海之心:
“對啊,北方的民心要,南方的民心也不能丟啊!”
“這樣,南方人肯定會感覺太公平。”
...........
陳通此刻,更加的佩服朱元璋的格局。
陳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