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種平均法,就是把首富和貧民一平均,大家都是人均收入過億嗎?”
……
崇禎恍然大悟,怪不得這些人要提出這種演算法,這就是為了用所謂的平均值。
把好的皇帝和差的皇帝都給平均了。
這根本就是和稀泥啊,你能看出哪個皇帝制度有用,哪個皇帝不作為嗎?
原來這些人就是這麼帶歪別人的三觀的。
宋徽宗也被陳通說的啞口無言,因為按時間來計算,的確就是把皇帝的所有制度給平均了。
但不這樣看的話,那該怎麼看呢?
最美瘦金體:
“你說的那個土地的集中度,這跟根本就沒有指標衡量啊?”
………………
誰說的?
陳通翻了個白眼。
陳通:
“所以這就屬於社會學的範疇了。
主要觀察的就是階級的演變。
怎麼去觀察劉秀,宋太祖趙匡胤,以及崇禎時期的土地兼併情況呢?
那當然是要看,他們各自時期,是哪個階層在兼併土地?
你懂得了階層的特性,你就明白了他們兼併土地的難度大不大,還有他們會不會完全兼併土地。
咱們先說一下崇禎時期,兼併土地是哪個階層?
其實就是士紳階層。
這個階層的主要組成部分,那就是官吏,武將,富商,還有大中小等各個級別的地主。
你光是看一看這個階層的組成部分,那你就清楚,他們想要兼併土地的難度有多大?
因為他們的人數太多了!
這些人就是以縣鄉為單位來進行兼併土地的。
他們主要兼併的,那就是最為底層的貧苦百姓。
而且,這個階層之間他還永遠無法聯合起來,因為他們黨同伐異的情況太嚴重了!
他們有著嚴重的內部爭鬥,文臣和武將之間有爭鬥。
就文臣內部都有著嚴重的爭鬥,最明顯的就是東林黨和其他黨派之間的鬥爭。
所以這是一個瘋狂內卷的時代。
而這種內部鬥爭,讓土地兼併的步伐不可能那麼快的完成,
因為誰都不可能壓倒性的優勢,從而做到贏家通吃。
今天是東林黨一家獨大,明天東林黨又被幹掉,浙黨,楚黨又上來了。
今天是文臣不可一世,明天又成了武將獨領風騷。
所以在這個時代,土地兼併到一定時期,那根本就推行不下去了。
因為這是社會現實和階層狀況所決定的。
因此,在崇禎時期,他是所有封建王朝末期土地兼併情況最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