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鑫帶著李陽進入了編輯組工作的地方,裡面已經有很多生物課本的編輯老師在等著了。
見到李陽進來,這些人齊齊的都看向了李陽,目光帶著敬佩。
他們自然知道這位年輕人現在已經是院士了。
李陽到的時候,發現課本編輯組的人將他之前《細胞精確分子機制》這個世界性難題的資料和霧霾技術相關的資料都準備好了。
黃鑫調侃道:“李院士,這些資料都是華科院傳過來的,之後我們也會儲存收錄在文化博物館中,現在你還活著,這些沒什麼意義。”
“等哪天你死了,那這兩份資料就意義重大了,可以作為後人緬懷你的途經。”
“黃老,我還年輕!”李陽笑了笑說。
不過,他聽到這話還是有些驕傲的。
既然資料是整理好的。
那接下來李陽就是要配合黃鑫將這些資料中要用到的公式、定力、定律之類的東西篩選出來。
這就好比初中課本中要學習牛頓三大定律,可也只有三大定律是什麼,含義是什麼,而不會將所有三大定律的具體論證知識印在課本上。
那東西的連研究生都很難按部就班的搞定。
你讓一個初中生學?
那直接殺了他們算了。
所以,只要將《細胞精確分子機制》和霧霾殺手這項技術中涉及到的定律、公式弄出來就行。
也就是求那些學生懂的靠這些定律判定分子運動的一些特徵,懂的靠公式運算一些題目就行了。
至於這公式是怎麼研究出來,沒必要去學了,還不到時候。
公式、定理出來之後,就是編輯課本最重要的一步了。
因為是學習課本,所以還要編寫示範的習題。
要讓學生知道用公式計算的過程。
單單這個,李陽就配合黃鑫、以及編輯組的生物編輯老師花了幾天時間。
這麼長時間,林慕青都打電話過來了。
不過詢問他不是和王大少在一起,而是在編輯課本就放心了,反而給他加油。
大部分示範習題編輯好了之後,李陽其實有些同情那些高中學生。
因為。
他發現黃鑫把《細胞精確分子機制》和霧霾殺手這個技術的涉及到的大部分定理、公式都放入高中生物課本。
而且,那些編輯老師按照定理公式出的題目不暇接,簡直是題海。
這特麼是要重新編一部生物課本?
這不厚一半他都覺的奇怪了。
這樣不是要多很多節課才能將這些內容學完?
可以想象,美術、體育、音樂、實驗課老師又要更輕鬆了。
高中的同學要加倍努力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