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5月的戛納,《霸王別姬》橫空出世,一舉奪得金棕櫚獎,填補了華語電影在這個榮譽中的空白,這個獎項極大的鼓勵了華語影視圈的從業者。
之後大概有十餘年的時間,內地,港島,彎彎的導演們前仆後繼的製作出傳世佳作,在歐洲三大征戰,他們獲得了極高的榮譽。
就亞洲範圍來說,除了島國在國際電影獎項中能壓過華夏,其他國家都遠遠不如。
包括被很多孝子們吹捧的韓影。
老謀子一個人兩座金獅獎,一座金熊獎,一座銀獅獎,一座銀熊獎,一座戛納評委會大獎。
不需要加上王家衛,凱子哥等人,在歐洲三大,他一個人的榮譽就壓過了韓影所有導演。
就藝術電影這一塊,內地導演其實非常優秀。
不過進入了千禧年之後,老謀子,凱子哥等人開始走商業化電影。
內地藝術品只能依靠王曉帥,賈科長,婁曄等人。
他們自然是有才之人,但是跟老謀子,王家衛這一批比起來,天賦差的有點多。
千禧年之後,內地藝術電影榮譽少了許多。
李聲耀被媒體封為亞洲最成功的商業片導演,在商業片領域,他已經不需要更多的證明自己。
現在他來到了戛納,他想要在另一塊領域施展才華。
他希望能拍攝出即能拿獎,又能取得票房的電影。
《1937》是一次嘗試,電影還未上映,拿到了金棕櫚大獎,完成了一半的任務。
李聲耀非常高興。
此時他站在領獎臺上,享受著臺下觀眾的掌聲。
他感覺燈光有些刺眼,甚至有些熱,但站在高處,迎面看著兩千餘人,看到了敬佩,驚訝,苦澀,遺憾的目光,他感覺非常爽。
當生命之樹的導演泰倫斯講完了感言,李聲耀接過話筒,隨後說道:“感謝《1937》製作組的所有人,感謝我們偉大的先輩,他們成功抵抗了侵略者,感謝我的祖國,給了我安全平和的成長環境。”
“這是我們華夏第二個金棕櫚大獎,相隔了十八年,說實話我覺得有些久。”
他頓了一下,接著說道:“我知道戛納的一些歷史,戛納從來沒有一位導演,獲得過三次金棕櫚,戛納從來沒有一位導演,獲得了四次最佳導演獎。”
“我希望我以後能常來,我可以成為創造記錄的人。”
戛納電影節的歷史上,有三位導演,獲得過兩座金棕櫚大獎。
這三位大佬是科波拉,今村昌平,阿爾夫。
還有一對兄弟,也就是科恩兄弟,他們拿過三次最佳導演獎。
這是戛納電影節的記錄。
想要打破這些記錄,毫無疑問非常困難。
但是口嗨一下不會死。
李聲耀的話引來了臺下雷鳴般的掌聲。
李大導隨後揚了揚手中的獎盃,與泰倫斯一下走下舞臺。
“導演,太牛逼了,你還要拿金棕櫚啊。”
張驛見李聲耀過來,忍不住說了一句。
“這個獎沒啥特別的,獎盃兩斤重,再拿幾次很正常。”
……
頒獎典禮結束之後,主辦方有一個慶功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