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震撼戛納,李聲耀帶歐洲人瞭解那段悲慘的歷史。”
“河瀨直美:島國應該反省,道歉,負責。”
“德尼羅:《1937》是一部偉大的,有創新的,有思想的反戰電影,我很榮幸能看到這樣的電影。”
“《1937》真的一鏡到底,驚爆戛納。”
“《1937》影響了一大批的好萊塢電影明星,裘德洛,鄧斯特都表示重新認識了島國。”
“島國外宣認為電影不實,亞洲人民要向前看,不要糾結過去。”
“鎝國可以下跪道歉,為什麼島國不可以。”
……
《1937》在戛納展映,可以說成為了本屆電影節目前為止,引發最大討論的參賽電影。
一鏡到底,反戰,幾乎找不到的剪接點。
種種因素都讓這部電影充滿話題。
如果這是一戰,二戰歐洲戰場的電影,或許歐洲人不會覺得特別,畢竟這樣的電影,他們看的太多。
更主要的是,鎝國已經得到了相應的處罰,歷史有了定論,大家可以正常談論這件事。
而關於島國的侵略戰爭,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尤其對於歐洲人來說,這是一件很新奇的事。
自然而然引來了很多人的討論。
不少了解淞滬會戰的人,還在網路上科普這一段歷史。
這件事讓很多歐洲人大跌眼鏡。
他們還以為看著矮矮瘦瘦的島國人很溫和,沒想到這些小矮子如此兇殘。
觀眾關注多,對於製作方來說,自然是一件好事。
法蘭西,鎝國媒體在討論,內地媒體同樣在討論。
很多媒體都信誓旦旦表示《1937》引發轟動,必然可以拿大獎。
對於這樣的話,李聲耀自然不會附和,他都是謙虛表示可以入圍就是成功。
不過國內的人並不知道戛納的情況,還以為《1937》拿獎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不少人打電話給李聲耀,說是提前恭喜他。
韓三萍就打來了電話,告訴李聲耀《1937》如果能拿大獎,首日排片一定能上五成。
到時候還會有部門組織觀看。
李聲耀很清楚韓三萍的話意味著什麼,但他並沒有把握,就沒有把話說死。
《1937》展映之後,還有七天展映時間。
這七天李聲耀忙碌一些,除了觀看電影,還要參加一些華人商會,以及法蘭西大使館的活動。
與此同時電影節的一些好電影陸陸續續進入大眾的眼中。
比如《生命之樹》,《單車男孩》,《安納託利的往事》,《藝術家》,《吾棲之膚》等等電影。
這些電影在展映時期獲得了不錯的口碑,他們不是《武俠》,是真正可以與《1937》競爭的電影。
李聲耀看在眼中,並沒有多說什麼,他很清楚自己左右不了評審們的喜好,現在就看誰能獲得更多評審的認可。
李大導比較坦蕩,小明哥,大鵬幾個人就比較緊張了,之前他們去看電影,都是說要學習。
後來就懶的出去了,他們靜不下心來,沒辦法安靜的看電影。
“等等吧,閉幕式就知道有沒有拿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