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展映的影廳,一共可以容納三百名觀眾,除了德尼羅,裘德洛這樣的評審團成員,還有很多慕名而來的演員,導演。
比如朱莉,皮特,鄧斯特這樣的好萊塢電影明星。
還有上一屆戛納影后朱麗葉.比諾什,以及《朱花之月》的導演河瀨直美。
朱麗葉和河瀨直美都是四十幾歲的中年女人,兩個人幾乎會參加千禧年之後每一屆的戛納電影節。
她們早就成為了好朋友。
此時朱麗葉和河瀨直美就比鄰而坐,一起觀看《1937》。
對於這一部電影,朱麗葉和河瀨直美都是衝著一鏡到底的噱頭而來,她們想要看看有沒有可以一鏡到底的電影。
不過兩個人看電影的心態並不一樣。
朱麗葉並沒有其他的想法,就是單純的好奇。
而河瀨直美多了一些其他的情緒,她在好奇之外,還有忐忑,不安,緊張。
她本來是不打算來看《1937》,她跟清楚島國華夏現在雖然沒有大的矛盾,但是兩國的歷史問題還未解決。
她以前在戛納看《鬼子來了》就很尷尬。
《鬼子來了》後來還拿到了評審團大獎,河瀨直美記得當時很多人詢問她,是不是島國軍人真的像是電影裡描述的一樣可笑愚蠢,是不是島國真的侵略了華夏,兩國的問題是不是還未解決。
這些問題讓河瀨直美有些難堪。
在島國很多導演都反戰,反對戰爭,這一點是可以說的。
就像是黑澤明,小津安二郎,木下惠介,岡木喜八等等電影大師都拍過反戰電影。
不過反對戰爭不代表就是認錯,更不代表就是對其他亞洲受害國家的歉意。
就像是黑澤明這樣的電影大師一樣,他們反對戰爭,更多是他們經歷了那個糟糕的時期,他們不喜歡那樣的氛圍環境。
但黑澤明從來沒有說過,島國要對侵略戰爭負責,要道歉。
說他同情華夏,同情半島都是牽強附會的事。
島國唯一公開發聲,認為侵略戰爭是錯誤的,給亞洲國家帶來傷害,島國應該反思的電影大師是宮崎駿。
只有這位當著記者面說過這樣的話。
河瀨直美很清楚島國的輿論,其實絕大多數民眾並不認為侵略戰爭有錯。
也就是宮崎駿足夠有種,其他演藝圈的人都不敢直接發聲,認為戰爭是錯誤的,需要給其他亞洲國家道歉。
她如果來觀看這部電影,必然會被記者採訪,到時候又尷尬了。
《鬼子來了》當年拿到了評審團大獎,在戛納還是有很大的影響。
現在《1937》有一鏡到底這個噱頭,萬一《1937》一樣拿獎了。
那關於那段歷史,又會拿出來說道。
所以河瀨直美本不想過來觀看,不過朱麗葉相邀,加上作為戛納的女兒,她一向跟戛納電影節的正治鍶想一致,她便過來了。
她打算看完電影,就立即走人,不接受採訪。
默默來,默默走。
電影很快就開始了,長鏡頭的拍攝的確非常舒服,彷彿是自己進入了電影的畫面中,站在主角跟前,看著他經歷各種各樣的事。
朱麗葉很快就沉浸其中,看的津津有味,她已經忘記了剪接點,忘記了一鏡到底。
完全帶入了男主角和男二號,為他們的任務擔心。
河瀨直美剛剛開始和朱麗葉的情況差不多,電影進行了二十分鐘,前面一名觀眾咳嗦,她才回過神來。
她忘記了一鏡到底,忘記了剪接點,想的就是電影中的島國菌人。
說實話那些角色有些討厭。
她微微皺眉,隨後自我安慰,電影有一定的藝術加工,淞滬會戰不是金陵大屠殺,事實沒有那麼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