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三月初五,李傕郭汜軍與劉備軍在隴山汧水河谷兩岸,形成了綿長的隔河對峙局面後,戰局的態勢與節奏就一下子放緩了下來。
兩軍剛剛各自部署到位的時候,李傕還仗著“我軍剛剛會師成功,士氣正盛”,發動過兩次試探性的進攻。
汧水本來就是渭河的小支流,河水不算寬,哪怕到陳倉附近匯入渭河時,寬也不過二三十丈。而汧縣附近是汧水上游,水量就更少更窄了,大約只有十幾丈寬、平均一兩丈深。部分河面寬闊的位置反而比較淺,只有半丈左右,可以徒涉過河或者直接騎馬涉水過河。
李傕郭汜仗著可以找地方徒涉,就從那些點發起進攻。但很快就會“隴山谷地誰進攻誰吃虧”的真理教做人了,發現自己徒有兩倍左右的賬面兵力人數,依然無法在進攻戰中擊退劉備,只能死了心繼續耗下去,再等待戰機轉機。
不過,轉機也不是沒有。因為194年是關中大旱之年,兩軍開始相持的那一天起,之前已經有十幾天沒下雨了,後面還有整整三個月不會下雨。隴山流域能匯聚的雨水量驟減,汧水也就越來越淺了,幾乎兩軍每對峙一天,就能肉眼可見地發現河水又淺了一兩寸。
李傕軍的謀士賈詡,把這些地理因素也看在眼裡,也在琢磨“如果繼續等下去,汧水水位再下降,相持久了劉備的糧道會不會也因為河流斷流而無法水運”,這些變數讓賈詡覺得確實可以稍微多觀察幾天。
誰讓這個時代沒有天氣預報呢,賈詡身在華亭,也只知道如今隴山山區沒有下雨、汧水水位在下降。而他不可能知道涇河、渭河流域也都沒下雨,作為李傕糧道的涇河水位也在下降。
得後方明顯意識到情況不對,才有可能把各地天候地理異常上報。要是賈詡能開整個關中地區的天氣預報視野的話,那他絕對不敢這麼耗的。
……
試探性的相持作戰,一僵就是十多天。兩軍就像是鉚足了內力的高手,誰也不敢輕舉妄動貿然後撤。
劉備方面有李素統籌後勤、能精確算出部隊的消耗和物資的燃燒率,倒是沒那麼慌。
趁著這幾天的相持,李素也基本上捋清了敵我兩軍的確切兵力部署和虛實。
如前所述,劉備軍這邊,原本是兵分三路、北伐總兵力十三萬人。西路軍吳匡、呼廚泉兩萬多,東路張飛王平也是兩萬多,中路主力是八萬五千人。
但因為散關道的運力制約、也怕糧食不夠吃,所以中路軍在二月初出山的第一批部隊,只是六萬人,後續兩萬五千人原計劃是三月份和四月份分批抵達的。
所以截止到此刻,劉備的中路軍應該是七萬五千人,加上之前攻打陳倉時肯定也有損失,傷亡大概在一兩千,北原渭橋之戰突襲王方雷敘也有些損失,再加上張任在街亭打阻擊戰的損失。
全加起來,傷亡總計也有七八千之多,其中戰死和傷重不治、嚴重殘廢無法再當兵的,加起來一共是五千。其餘都是輕傷可以治療歸隊的。
所以劉備這七萬五千中路嫡系主力,目前的可戰之兵實剩七萬人。另外,因為馬超的五千騎兵原本是配屬給張飛的,而張飛法正王平在渭南跟李別王方相持暫時不需要騎兵,所以馬超的部隊算上後,中路軍可戰人數還是恢復到了七萬五。
至於西路軍,郭汜雖然撤走了,但他留下了在冀縣奄奄一息的韓遂。此刻吳匡呼廚泉他們正在接手郭汜未竟的事業,繼續群毆韓遂——韓遂畢竟也是積年老反賊了,吳匡他們不可能敢把後路交給韓遂,就輕敵冒進追擊郭汜的。既然如此,不如趁郭汜把韓遂打得只剩最後一口氣了,徹底了斷掉。這也就意味著西路軍暫時支援不到中路主戰場。
當然了,之前在陳倉、渭南連續殲滅張濟、雷敘,俘虜也是抓了不少的,累計抓獲戰俘和投降敵兵一萬八千多人。
但劉備和李素都擔心這些部隊計程車氣和忠誠度,肯定不敢直接讓這些兩個月前還是西涼軍的戰俘回去打西涼軍,萬一臨陣倒戈反而會壞事。所以這一萬八千戰俘目前都是被收繳了武器,乾乾輔兵的活兒,比如修築工事、運輸糧草、提供勤雜苦力。
用戰俘必須重新進行忠君愛國的洗腦和素質的再教育,把西涼兵的流寇劫掠習氣改掉才能大用,如果改不掉就寧可篩選分揀,本性還能挽救的放回去當農民,實在怙惡不逡的那就一輩子罰為苦役。
相比於劉備的七萬五千人,對面的李郭聯軍在戰前的總兵力應該是十九萬人——李傕從長安帶出來九萬人左右,他自己六萬,段煨三萬,還在安定郡抓了一萬多壯丁,所以李家軍十萬。
郭汜打韓遂出兵七萬,經過數月血戰,也死傷了好幾千,剩下的不超過六萬五,但因為韓遂這種積年老賊裹挾的流寇人多勢眾,所以光是清洗韓遂外圍各縣抓的俘虜、或者是逼著曾經從軍從賊過的百姓重新當兵,就能搜刮出至少兩萬魚腩來。
郭汜才不在乎把韓遂的降卒編進部隊會不會影響士氣呢,西涼軍不講究這個,所以郭汜的人馬也擴充到了八萬,再加上張繡的萬餘人。西涼聯軍在打街亭之前實打實有十九萬。
但街亭之戰,他們死傷兩萬人才硬啃下來、實現會師,雖然死的大部分是安定壯丁和韓遂降卒這種炮灰,導致現在還剩十七萬——李傕六萬、郭汜七萬、段煨三萬、張繡一萬。
十七萬戰兵跟七萬五千相持,劉備兵力雖精,防禦雖然有餘,卻也不敢再輕易調走正面部隊,不敢再開闢第二戰場了——
要是劉備從汧縣前線這七萬五千之中,再抽調一兩萬精兵,增援渭南的張飛,讓他直搗長安,那說不定李傕郭汜就真要不管不顧靠手頭這十七萬人硬堆劉備留在正面的五萬多人了,劉備不能冒險,五萬人不一定扛得住。
至於立刻主動後退、全軍去攻打長安也不現實,因為會被內線作戰、尾隨而去的李傕主力截斷糧道。沒消滅西涼軍主力的有生力量之前,偷城是沒有意義的,長安非常堅固,兵再多死守十日還是很輕鬆的。
雙方各線的兵力,都處在微妙的平衡。好在劉備還有可能有後續援軍,而且他糧道近,他覺得繼續等下去有優勢。
第一個優勢是,只剩最後一口氣的韓遂隨時可能被殲滅,這樣劉備軍的西路軍就能解放出來,不說兩三萬人全部推進北上,哪怕只是把呼廚泉的八千南匈奴單于親衛騎兵馳援到正面戰場,也能讓劉備方面的天平補上一塊重重的籌碼。
第二個優勢,就是中路軍本來就有三個批次,第三批次的哀牢夷和戰象部隊原計劃要四月份抵達前線,目前雖然已經要求後方加急排程了,但蜀道艱難,臨時調整加急部署,還是需要時間去落實的。
要是再等等,等到那一萬哀牢夷蠻兵和一百頭戰象投入前線,雙方實力對比也能有很大改觀,到時候決戰就更有把握了。
哀牢夷和戰象的參戰慢也是沒辦法的,主要是雲南人和大象實在無法忍受寒冷,讓他們二三月份就到北方的關中地區作戰,哪怕只是稍微堅持一陣子,都會有大規模的疾病流行、戰鬥力銳減。
前幾天剛剛入列的一萬昆明黑夷兵,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昆明夷在抗凍抗寒方面的屬性,比哀牢夷已經稍微好一點點了,但是三月份抵達關中後,很多士兵還是病懨懨的,需要一些時間調整適應水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