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過來學習,又在前段時間下過基層,在結合咱們之前自身的經驗,在這方面多下功夫應該是能夠完成副院長的任務。”
“第三種就是指揮、決策方法和程式,指揮員的心理素質好,決策和能力水平也很高,但是戰爭是瞬息萬變的。”
“在古時候就有一句話,叫做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也就是說戰場上真到了炮火交鋒的時候,任何的命令都很難在第一時間傳達到所有作戰單位。”
“所以全息指揮,開設多處指揮所,指揮人員,就是在應對這種突發時刻。”
“第四種作戰指揮決策系統自動化程式,這個也是影響作戰指揮決策失效的主要因素,現代作戰海量資訊和決策指揮的複雜多樣性,時間緊迫性。”
“讓一個指揮員僅憑藉著個人的智慧和手工彙算的方式很難,甚至無法完成作戰情報的量化分析,這已經不是指揮員心態,還有經驗方面的問題。”
“總之大家按照這幾點入手指揮學去分析,學術任務估計會很容易透過的。”
這些總結,陳銘還真沒有瞎說,一部分是他課堂上學來的。
但大多數都是曾經在虎狼營一步步實驗出來。
虎狼營被授予番號後,曾做過大範圍分崗定位的改動,從合成到營打亂重新編制合成到連甚至排的模式。
一個排就是小型合成營,甚至是小型合成旅,或者說是無限縮小後的集團軍規模都可以。
如此複雜的形成單位,指揮就是重中之重,遠的不說,就單單一個合成連,連黨支部成員就足足十幾個。
若是算上全營,參謀部,營黨委,一千多人的作戰營,光指揮人員就有一百多個。
這就是為了避免到戰場上,槍炮聲音響,幾個作戰連隊全部都投入到戰鬥當中。
單單靠營部一個指揮台,只是接收指令都接收不過來,更別提指揮那種局面了。
除非面對敵人的時候可以碾壓,否則的話,遇到那種同等編制相互制衡,靠一個人指揮,很難和對方抗衡。
戰略突擊師就是合成單位,合成營,合成連的元素寫進課題內,也很符合這次學術要求,畢竟是剛從基層回來。
若是一上來就直接戰役規模,大縱深戰鬥形勢的寫作戰指揮,恐怕不實用。
眾人聽完陳銘的分析後,紛紛點頭,至於有幾人能夠真的聽到心裡,那就不清楚了。
這幫軍官在部隊這麼多年,作戰指揮的心得誰會比誰少?單單經驗往上砸,都不會差。
可關鍵現如今不是領著部隊打仗,學術轉化戰役佈置,或者說戰術安排轉化學術文字描述,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差異性。
如果在這種場合,討論大軍團,大縱深,從戰役規模入手,談作戰指揮的話,恐怕很難被學院認可。
但,這就跟陳銘沒關係了,他也只是猜測而已。
其實無論是作戰指揮學也好,還是軍事管理學也罷,過來培訓班的學員多多少少都會清楚一些。
知道的方面也很廣泛,只是沒有陳銘這麼專精。
否則他們也不會來到進修的課堂,被部隊給推薦過來。
培訓班最重要的就是把這些老軍官,認知當中的那些廣泛的知識給細節化。
從有形無實的狀態,完成有形有實的蛻變。
畢竟細節這種東西,不僅僅對於科研人員來說特別重要,對於部隊指揮官來說也同樣重要。
一場同等規模的大型戰役,打的往往都是細節,任何一條決策的失敗,都可能會引起戰爭最終的導向。
陳銘認為該提的點已經提完了,看著現場還有一部分人在琢磨,便笑著繼續道:“反正我認為咱們先學理論,再下基層,後打戰役,就是在模仿軍校生從入校到第一次參加演習的過程。”
“咱們不妨從這個方向入手,做今晚的任務,寫自己的心得,應該不會有差錯。”
“其他的我就沒什麼能說的了,謝謝各位前輩能聽我囉嗦這麼久。”
“我先回宿舍了。”
“哈哈,好,陳少校不愧是能把導員講懵的人,我怎麼就聯想不到,咱們是在模擬新時代軍官的課程,下基層歷練呢?你這麼一說還真是這樣。”
“哎,要知道是模擬這個流程,我下基層的時候乾脆按照以前剛畢業的時候,任何事情都虛心請教,多聽聽基層的心聲就好了,也不至於第二階段的成績那麼差。”
“哪有那麼多要知道啊,現在只能拼第三階段的成績了,謝了陳少校,但願咱們這次能過關,林副院長那脾氣,他是真會給咱們打不及格的成績,這次寫心得,就是彌補第二階段的不足,大家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