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武俠修真 > 劍聖琴心 > 第2卷 歷練中原之琴 總第13章 精彩紛呈

第2卷 歷練中原之琴 總第13章 精彩紛呈 (第2/2頁)

推薦閱讀:

緊著著,“噹噹噹”一陣鑼響,繼而“咚咚咚”,鼓聲也敲了起來,伴隨著臺上一陣陣紫氣升騰,有容貌各異的八位“仙人”從臺後魚貫而出。

第一仙,怎生裝扮?三縷細髯掛胸前,肩後斜斜插寶劍,身著羽衣與高冠,飄然出塵在眼前。正是“劍現靈光魑魅驚”的呂洞賓。

第二仙,怎生裝扮?邋遢一老漢,葫蘆腰間纏。鐵柺在手間,大醉臥山川。救濟解危難,遊歷在人間。正是“葫蘆五福救眾生”的鐵柺李。

第三仙:臉型肥碩,頭梳雙髻,赤面長鬚,袒胸露肚,手搖芭蕉扇,一派散仙風。面帶微笑,似乎永遠沒有煩惱與哀愁。正是“輕搖小扇轉乾坤”的漢鍾離。

第四仙:鬚眉俱白,老態龍鍾,手持魚鼓,倒騎毛驢,遊歷人間,專管不平。正是“魚鼓頻敲送梵音”的張果老。

第五仙:巧笑嫣然,頭插玉簪,碧水青蓮,出塵不染,正是“手執荷花不染塵”的何仙姑。

第六仙:星眉朗目著青衣,年少輕狂亦不羈,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別依依,正是“紫簫吹度千波靜”的韓湘子。

第七仙:著官服,執玉板,曾經為官,正氣凜然,正是“玉板和聲萬籟清”的曹國舅。

第八仙:看破紅塵,悠悠俠隱。醉裡放歌,變幻莫測。頭扎雙髻,花童裝扮,正是“花籃之中無凡品”的藍采和。

這八人分做八位神仙裝扮,外形惟妙惟肖,十分神似,每個人出場,舞動手中兵器:劍光拐影,扇舞鼓敲,小荷初露,洞簫聲聲,而“藍采和”不停的從花籃中撒出各色的花瓣,這些花瓣散落臺下,落英繽紛,與仙女賜福無異,真個讓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

舞到最後,八仙向臺中齊聚,悠然間又散了開來,如變戲法一般,八人已赫然抬著一個巨大的仙桃,口中齊聲大呼道:“明皇千秋誕辰之日,王母娘娘送來蟠桃慶壽,特來相邀明皇於瑤池相見,話已傳到,禮已送到,我等去也!”

頃刻間,八仙與金童玉女在仙霧籠罩下依次隱於臺後,只留下觀眾雷鳴般的掌聲。

這清水雜藝班的“八仙祝壽”果然有些名堂,他們知道皇帝信奉修道之術,愛慕天上神仙,故而投其所好,精心演了這麼一出王母相邀明皇的好戲,看來他們果然早有準備。

待清水郡雜藝班表演完畢後,儀仗官再度緩步上前,朗聲道:“諸子百家古韻流芳,戰國爭霸鐘聲悠長。第二場,興元鎮,編鐘古曲演奏,此編鐘古曲經興元鎮樂工根據古譜挖掘排練,曾在王侯將相府第獻演,諸位,請安靜!”

臺下紛亂的呼喊聲漸漸平歇,只見臺上緩緩推出已在木架子上布好的一套編鐘,但見這組編鐘仿製戰國時代最著名的“曾侯乙編鐘”而制,由十九個鈕鍾、四十五個甬鍾和一件大傅鍾,共六十五件大小不一的青銅鐘組成。

這些鍾分三層共八組掛在鍾架上,直掛在上層的三組叫鈕鍾,斜懸在中下層的五組叫甬鍾,每一個青銅鐘皆井然有序排列著,這些編鐘由銅、錫、鋁等合金所造,全套編鐘上裝飾有人、獸、龍、雲等花紋,鑄造古樸精美,花紋細緻清晰,並刻有錯金銘文,用以標明各鐘的發音音調,整套編鐘和樑架氣勢宏大、壯觀無比。

唐代,樂器十分盛行,琴、瑟、箜篌、築、箏、節鼓、笙、笛、蕭、壎等都是隨處可見,而編鐘則不然。由於編鐘本身的製作工藝十分複雜,而演奏者又必須精通樂理,所以往往只有在皇室或王侯將相的府邸中能見到它們的身影,並得聞其雅韻,這套仿製的曾侯乙編鐘能在此次燈會中展現,對很多百姓來說是破天荒第一次見,故而臺下人人都瞪大眼睛,豎起耳朵,靜待佳音。

開始演奏了,只見三名演奏者穿著清一色白衣白襪,他們表情嚴肅,態度恭敬,略作準備後,他們拿起丁字木槌,叮叮咚咚敲擊起來。

只聽見大鐘聲音低沉舒緩,小鐘聲音高亢清越,三人六手密切配合,敲擊手法有輕有重,敲擊次序有先有後,敲擊的頻率又有快有慢,奏出的樂曲直如天籟之音叩擊人間,一曲《楚商歌》,彷彿撥雲見日,穿越至戰國百家爭鳴時代。

好的音樂不分國界,不分階層,都能讓聽眾感同身受。聽著這悠揚的編鐘之曲,廣場上的聽眾彷彿著魔一般,數千之眾,鴉雀無聲,直到那一排排的編鐘緩緩退場,眾人還沉浸在剛才那一陣美妙鐘聲的迴響之中。

正在他們意猶未盡之時,儀仗官早又上前,大聲道:“你方奏罷我登場,刀光劍影馬飛揚。第三場,有請鳳翔府皮影戲,隆重登場!”

一念到“鳳翔府”三字時,臺下立刻響起了鋪天蓋地的掌聲,這皮影戲自來是鳳翔府民間最受歡迎的娛樂節目之一。

正是:

千門開戶家家明,正月十五觀花燈。

你放奏罷我登場,臺上忽起廝殺聲。

最新小說: 武俠之我能看到好感度 劍與魔法與武俠 逍遙寞 天海道武 執掌天涯 熱血校園之無限囂張 吾道之下 研途修仙 靈隱時代 無上聖主之都市重生 截教弟子諸天行 太白劍俠傳 秦時明月之大人才系統 劍道神尊 重生之末世求武 修真除妖錄 人在仙秦,開局征服風雲世界 封神:紂王,求求你當個昏君吧! 御刃之鋒 因為怕被打所以全加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