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前文言道,在唐朝時分,社會較為開化,思想較為開明,武藝百花齊放,以致遊俠之風極為盛行,加之千載寺武藝本身也是集萬家之所長而成,故而並無江湖上的那些門派之見。
當裴旻四人轉身欲自行迴避之時,空見卻早已瞧見,他向練武場中眾人喝道:“停!”
眾人立時雙拳一收,雙腳一併,挺胸並立,雙手揹負,整整齊齊的列好隊伍,顯得訓練有素,又個個精神抖擻,威風凜凜。
空見轉身向裴旻招手笑道:“裴公子,聽聞你從小習武,武藝高強,不知你習的是哪一路?可否願意下場指點指點?”
裴旻拱手道:“在下客居寶寺,本就多有叨擾,怎敢在寺內撒野?更何況刀劍無眼,在下學藝不精,倘若收不住手,恐有得罪之處,豈不令小子惶恐!”
空見和尚滿臉誠懇,道:“不妨事,武學須得多多實踐,我們寺內的師兄弟平日交手切磋,也是十分尋常之事,你和眾師弟交手,無關勝負,純屬武藝切磋,當點到即止即可。”
“這……”
裴旻暗想:“我初入江湖,臨敵經驗不足,上次與神秘黑衣頭人交鋒,片刻猶豫便吃了大虧,千載寺乃千年寶剎,藏龍臥虎,武術高手定然比比皆是,如今空見相邀,乃千載難逢的錘鍊機遇,可千載寺於我有大恩,自己修行不夠,難免出手失去分寸……”
他劍眉輕鎖,心下猶豫不決。
就在此時,場中一僧見裴旻言語雖客氣,但彷彿對眾僧武功不甚介意,以為他有輕視之意,遂越眾而出,右手單掌豎胸,唱個喏:“阿彌陀佛,施主,貧僧空凡,請賜教!”
裴旻情知如再推卻,反為不敬,他向場中一躍,已站在空凡對面,姿勢簡單飄逸,他隨即朗聲道:“大師,小生學藝不精,請手下留情。”
裴旻左手一揮,青鋼劍連鞘飛出,遠遠的插在地上。
原來,裴旻眼見空凡赤手空拳,自不好使用兵器,只好準備用家傳裴家戰拳試一試。
空凡見裴旻棄劍用拳,覺得此子倒也傲氣,他也再不搭話,擺一個虛步亮掌勢,意為主隨客便,等待裴旻進招。
裴家戰拳,乃裴鼎親傳裴家空手之武功,此拳多用於戰陣肉搏,故而簡單實用,拳招全是硬拳硬腳,絕不拖泥帶水。
裴旻使開裴家拳,一招“三陽開泰”,連續三拳,急速向空凡頭部和左右胸膛攻去,一出手就是求勝心切的連環招式。
裴旻這“呼呼呼”連攻出的三拳,皆被空凡閃過,甚至連空凡的一絲衣角都沒碰到。
裴旻心下一急,攻勢愈快,拳法直如狂風暴雨般連綿不斷。
可空凡依然對他不理不睬,一味躲閃。
裴旻又連續不停的攻了二三十拳,踢出十餘來腳,但依然無功,慢慢地,裴旻銳氣已漸漸喪失,他久戰不下,暗暗心驚,甚至懷疑裴家戰拳的威力有限,他越想越急,越急越想,不大一會兒,他的背心隱隱沁出片片熱汗,拳腳因此也漸漸慢了下來。
空凡覷得真切,內心雪亮,他知道裴旻已經力有不逮,但他不動聲色,待得裴旻招式用老,一拳迎面向他擊來之時,他忽然側身一閃,躲過來拳,右手如電,已擒住裴旻手腕往後一拉,左手在裴旻背後一推,同時輕輕腳下一勾,裴旻本已初現疲態,被空凡借力用力,身體頓時飛快的向前跌撲而去。
一旁的月娥眉不太懂得武藝,頓時看得花容失色;公孫大娘亦替裴旻手心裡捏了把汗;唯有公孫管家神色自若,也許在他看來,年輕人,不受些挫折和打磨,又怎能成就大器!
眼見裴旻要跌個四腳朝天,只見人影一閃,一人用手在他腰上輕輕一託,裴旻借勢一翻,堪堪落地,站穩腳步。
裴旻驚魂初定,定睛一看,正是空見出手幫忙。
正是:
山外青山樓外樓,遭逢挫折別回頭。
臥薪嚐膽有勾踐,忍辱負重報國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