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炸金蟬一事後,大家對我的態度都有了大大的改觀,因為我是第一個讓他們吃飽吃撐的人,而且是吃肉食。
不僅如此,我在短短几天裡,也讓他們見證了我帶來的奇蹟,吃金蟬、抓老鱉、逮螃蟹、捉泥鰍、採蘑菇……
唐朝年間,對於很多東西,他們是不吃的,但對於我來說,完全沒這個概念。
我還利用讓孩子們揀的帶銀粉的黑泥塊提煉出土硝石,然後再用硝石製成冰塊,有了大量冰塊,不僅讓我們住的地方涼爽宜人,還儲藏了大量的金蟬和蔬菜等食物,使得食物能夠長期保鮮不至於變質。
雖然有些問題上我操作的並不是很成功,但好在我可以雙穿越,夢裡夢外,我可以穿梭於現代和唐朝之間,利用現代的科技知識,彌補在唐朝時期的知識匱乏。
有了雙穿的能力,我不僅讓孩子們吃的好了,而且還真正的改善了他們的生活。
我起初榨油,可不單單為了炸金蟬好吃。而是要用榨油開創出一條生財這道。
有了花生油,我可以徹底改革大唐的餐飲,開創炒菜一系!原來唐朝只是水煮,火燉,沒有炒菜一說。
自我有了花生油之後,我首先創立了炒菜。其實我本來會炒些家常菜,味道還不錯,這要歸功於會做菜的老媽,在我上初中那時侯,因為老媽經常上夜班,爸爸也時常不回家在外工作,就經常由我掌勺做飯菜,先是自己給自己做菜,然後是做給家人吃。幾年下來,在老媽的指點下,到是有幾個拿手的菜品,但這些遠遠不夠,不過我現在過目不忘的本領讓我腦子裡儲存了大量菜譜,只要有食材,就能按菜譜做出來。
此外,我還用大豆,蠶豆經曬乾,發酵,釀製,出油,暴曬等工序製作出了醬油和豆醬這些調味品,可以說以唐朝不會炒菜的時期裡,我這種不入流的廚藝,憑藉著這些別人沒有的東西,開創了前無古人的烹飪大法。
一開始是周邊鄰居聞著我們這裡的香味而來,當我讓他們品嚐之後,都大讚不已。隨著很快窮巷的人都知道我會做菜,而且是與眾不同的那種,從第一家過喜事請我給他們做菜,讓所有人吃的滿嘴流油後,請我過去做菜的人也越來越多了。
起初我只是在貧民巷裡走家竄戶的做些炒菜供那些窮苦百姓的婚喪嫁娶之事。他們也都是拿東西送我抵佣金。
大唐時還是流行這個的,所以我把他們送來的布匹,碗具,雜物等都送給了那些弟弟妹妹,不但使他們的生活條件改善了,還讓他們天天開心的跟什麼似的。
由於我的炒菜是蜈蚣拉屎獨一份。味美價廉,使得我的名聲也越來越大,不僅是貧民巷裡,短短時間內,整個濮州城內的酒樓,菜館,戲院子,甚至那些富商官員,也都託人請我去做菜。
而我的佣金也隨著我的名氣漸大而水漲船高,從最初的五文錢、十文錢漲到二十文,三十文五十文錢,隨之又漲到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五百文,後又是漲到八百文到一千文也就是一吊錢等同於一兩銀子,最後一個月內又從一兩攀升到三兩五兩,直至現在的十兩銀。(五代十國的銀錢比較亂,從唐朝年間開元通寶、乾封泉寶、乾元重寶、開通玄寶、直到五代的天成元寶、天福元寶、漢元通寶、周元通寶零零總總不下十幾種,這還不算十國的貨幣,為了讀者方便閱讀,還是以金,銀,文錢通算。)
十兩銀子什麼概念,我無法精準敘述,只是根據當時的唐朝消費標準,一兩銀子夠貧苦百姓三四人一家一年的花銷。
而十兩銀子,夠……反正夠小沈燕,劉屏,陳英姿這些小娃娃們整整開心大笑著數一天的。我除了掙銀子還大量收花生,便於榨油。隨著我們辛勤勞作,花生油已經儲備的整個地窖都是了,足足夠用。
在我榨了油之後能夠正常用油後的短短時間裡,在濮州,我的名聲鵲起,響譽全城。全城裡都知道,有個會做菜的宋家郎!
名氣之所以大,並不單是因為請我的多,而是因為我自已定的一條規矩,對貧民,始終堅持十文錢的佣金。
這一條使得我在整個濮州城裡得到了很高的聲譽,以致於我所到之處,都是對我尊敬異常,搞的我見人都要作揖說敬語。
當然,這些都是窮苦百姓。
來到唐末不足三月的時光,我已經為蘭哥兒他們掙了不少錢財,不僅給二十多個孩子們都添了新衣,還更換了碗筷,床鋪,日常用品,同時還把房子破爛處都修補完善,並把冬天要穿的棉衣棉服都按人頭一人三套的置備齊全,甚至過冬的火盆和用料也都備的充足。
今年孩子們過冬,再無問題。
更重要的我把原來幾個因無錢看病一直臥床不起的孩子們,都請了城裡最好的醫生看病。
他們許多都不是大病,我又捨得花錢,所以很多孩子的病沒多久就全看好了。
只有小石頭和一個叫小江的孩子都是傷了骨頭,因為傷的太久,城裡的醫生沒有好辦法,不能及時治好,只能靠慢慢養,但我也記在心中,一直想著能否在現代找些好的辦法治好他們的傷骨。
看到孩子們能夠過冬,病號又都康復,原本應日益見愁的蘭哥兒,也是天天笑臉呈現。沒事還經常找我聊天,完全不像之前那樣,始終端著老大的架子,冷冰冰的了。
那幾個大孩子如凌霄,謝劍峰,袁四海,管陽他們,也對我打心眼裡佩服,現在都尊我為二哥,不叫哥不說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