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什麼評價,真是在胡說。”
鄭板橋,雖然在做官方面,雖然是有:以進士選範縣令,日事詩酒,及調濰縣,又如故,為上官呵斥。
這個評價和之前“以歲飢為民請賑,忤大吏,遂乞病歸”幾乎是相對的。
前者評價說是出自於葉衍蘭《清代學者像傳》,他是為清代詞壇“粵東三家”之一,南詞正宗可信度極高。
而後者,說鄭板橋,愛喝酒被上司呵斥的,出自“虞山三布衣”之一蔣寶齡,所撰寫的《墨林今話》,可信度也很高。
但這種情況之下,也不能說什麼影帝,所有人看著韓軾,等著韓軾解釋。
現場安安靜靜,這個情況是在交流會中比較難得的。
“法坤宏,山左五子之一,清代著名的古文家,他性格嚴謹,但在他所編寫的《國朝耆獻類徵初編》,關於鄭板橋卻有這樣的記載:命皂卒脫其帽,足蹋之,或捽頭黔面驅之出。”
韓軾環視眾人,才繼續道:
“皂卒就在衙役和士兵,命令衙役和士兵,脫下帽子,用腳踏在上面,或者是抓著頭髮在起臉上塗字,驅趕出去,這就是那位三絕的鄭板橋乾的事情。”
“之所以說他是影帝,並非這個,是因為鄭板橋,一生養了數個男寵,白天憂國憂民,晚上與男寵廝混,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這不是影帝是什麼?”
韓軾的話,就好像炸彈一樣,稀里嘩啦的,爆炸了,安靜的氣氛瞬間本地破壞了。
詩畫字三絕的鄭板橋,憂國憂民的鄭板橋,那個任爾東西南北風的鄭板橋,怎麼可能是同性戀,並且還飼養男寵。
所以,這下子不鬧騰開才怪。
“怎麼可能。”
“這是在胡說吧。”
“講歷史人物雖然沒有什麼限制,但也不能胡說。”
“我只想知道,這下子怎麼圓回來。”
“呃,雖然我也嘴上沒毛,不過我還是想說,嘴上沒毛辦事不牢。”
……
其中張喬,他是比較喜歡鄭板橋的字的,當然對於鄭板橋也沒有過多的瞭解,反正聽到這裡,立即拍案而起。
他大聲呵斥:“古人,不是能被你隨便抹黑的。”
“抹黑?《墨林今話》有記錄:不廢聲色,所得潤筆錢隨手輒盡。需要我翻譯這句話嗎?”韓軾不為所動的道。
“外人看人有偏差,隨意墨林今話根本不能用來當成證據。”張喬反駁。
這句話反駁得挺有道理,雖然蔣寶齡與鄭板橋都生活在清朝,但畢竟是有時間差異的,跟何況人看人,也不一定準確。
即使是《史記》你也不能說是完完全全正確,更何況其他。
用此話來判定,的確武斷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