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馬刺球迷也曾想過,如果去年西部決賽贏得是他們,那最後輕鬆擊敗總決賽對手捧杯的也會是他們了。
本賽季,馬刺的目標還是冠軍,但賽季中期,鄧肯的一波傷病讓馬刺在西部的排名下滑,直接掉到了第四位,賽季末段馬刺狂追了一段,終於追到第三位時,卻被灰熊擊敗,最後還是以第四位的成績進入季後賽。
所以,對於馬刺而言,他們曾三次擊敗的對手,突然就在常規賽最後一場比賽開始,成了他們的苦主……
就在馬刺球迷察覺到劇情熟悉,並且感到絕望時。
……
……
……
第四戰,麥迪背部痙攣恢復,喬海也沒用狀態卡,這場比賽,喬海和波波維奇真刀真槍的幹了一場。
第一節,灰熊的首發陣容和上一場沒有變化,馬刺那邊也同樣。
這場比賽的麥迪不再是狀態飄紅的麥迪了,所以,他不能爆發式的得分,只能在馬刺的嚴防死守下,一分一分的去拼,拼下來就是好球,拼不下來就是打鐵。
看在其他人眼裡,就變成了麥迪的狀態不如前兩場了。
打了半節比賽,灰熊和馬刺打了個平手。
後半節,兩隊進行了部分輪換,灰熊這邊,喬海把肖恩馬里昂推上四號位,換上邁克畢比,一大四小。
馬刺也有樣學樣,把大衛羅賓遜換了下去,換上傑里米科爾西,也是一大四小。
不同的是,馬刺的火力比不了灰熊,首節打完,灰熊領先了4分。
次節,灰熊場上的陣容是雙控加拉希姆,馬刺那邊換了另一塔大衛羅賓遜,科爾西打四號位,馬里奧艾利打三號位,後場組合是託尼德爾克加安東尼奧丹尼爾斯,一大四小,繼續打快,不僅把4分的分差抹平了,還領先了2分。
等到喬海換回麥迪,也上了一大四小時,馬刺卻突然把馬里奧艾利和大衛羅賓遜換了下去,上了馬里克羅斯加鄧肯,一個靈活的內線組合,跟著灰熊跑,同時防守還很強。
比賽打著打著,馬刺就佔據了優勢。
半場打完,馬刺領先了8分。
下半場開場,兩隊主力對拼,馬刺提升了防守強度,繼續擴大領先。
三節打完,馬刺領先10分。
最終,這10分的領先維持到終場,馬刺以107:97,贏下了第四戰。
總比分2:2,灰熊和馬刺繼續打平。
輸掉了第四戰,喬海也沒有太過意外,這場比賽馬刺底牌盡出,一大四小、鄧肯加馬里克羅斯的靈活內線組合都在這場比賽中出現了,可以說,灰熊輸球是意料之外,也是預料之中。
加入了小球打法的馬刺,從另一個角度說,也算是攻守俱佳了。
相比常規賽最後一戰,這支馬刺要更強。
因為他們的變化多了,贏球的手段也多了,有波波維奇控場,喬海就算有系統幫助,他想要一直壓制馬刺,難度也是相當的大。
所以,比賽打成這樣,喬海並不意外,只是下一場,喬海也必須底牌盡出了,因為下一場比賽將會是賽點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