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安東尼奧,客場第一戰。
麥迪的輕度背部痙攣還沒有完全恢復,而賽前,喬海思考了很長的時間,思來想去,他不想再把自己逼入絕境,如果這場比賽再輸,馬刺就將2:1領先。
那樣的話,第四戰對於灰熊而言就不容有失了,因為第四戰灰熊再輸,馬刺就拿到賽點了。
喬海不想再這麼被動下去了,他要掌握主動。
於是,第三戰前,又一張狀態卡被喬海甩了出去,喬海要確保第三戰的勝利,他要在客場搶回一場勝利,把主場失去的那場勝利搶回來。
第三戰,阿拉莫穹頂球館。
時隔一個賽季,喬海又來了。
但這次,他換了個身份,從洛杉磯湖人隊的代理主教練,變成了溫哥華灰熊隊的主教練。
身份換了,球隊也換了,但灰熊和湖人一樣,都是強隊,對於馬刺而言,這兩支球隊都是他們的挑戰,需要認真面對。
和上賽季相比,再戰喬海,馬刺球迷甚至發現,兩次系列賽的開頭劇情都差不多,開始的兩場比賽都是1:1平,不同的是,上個賽季是湖人先勝,接著馬刺扳回一場,這賽季是馬刺先勝一場,接著灰熊扳回一場,而且主客場也倒過來了,上賽季馬刺是先主後客,這賽季變成先客後主了。
所以,有馬刺球迷認為,按照上賽季的劇情,接下來馬刺就要一波三連勝,擊敗灰熊晉級下一輪了。
但這場比賽,劇情的走勢讓所有的馬刺球迷感到絕望。
首節比賽,喬海排出控衛比盧普斯、得分後衛麥迪、小前鋒肖恩馬里昂、大前鋒拉希姆以及中鋒布拉德米勒的首發陣容。
麥迪開場就單打,連著進了三記中投,加上比盧普斯的一記三分,灰熊開場9:2,直接逼出了波波維奇的一個暫停。
波波維奇只能暫停,這場比賽,他佈置了針對性的防守,就是要鎖死麥迪。
結果還是被麥迪用出人意料的三個高位背身單打,連進三球。
麥迪的再次爆發打破了波波維奇的計劃,他只能重新佈置戰術,去針對麥迪。
麥迪被針對,但這場比賽,他的狀態依舊火熱,馬刺只能限制麥迪,無法阻止麥迪,首節比賽,麥迪單砍13分,幫助灰熊以29:22,領先馬刺7分。
接著,第二節,同樣的劇情,灰熊先上了雙控組合加拉希姆。
比分被馬刺迫近。
第二節後半段,麥迪上場,又站出來帶領球隊,接連得分後,灰熊半場領先9分。
下半場,灰熊開場全主力,繼續領跑全場後,三節灰熊領先了15分。
馬刺硬著頭皮用全主力打第四節,分差一度被馬刺縮小到10分以內。
終場前五分鐘,麥迪又站出來了。
連續單打,連續進球,連得8分,灰熊一波13:3,分差瞬間拉開到了20分,比賽也隨之結束。
終場,灰熊以117:96,大勝21分!
客場首戰,灰熊強勢的搶回了一場勝利,總比分變成2:1。
馬刺球迷感到絕望,因為這場比賽的劇情和上賽季西部決賽打湖人的劇情太相似了,都是前兩場打成1:1平,接著湖人突然爆發,連著三場狂勝,拿下馬刺,進入總決賽。
最後在總決賽中,湖人輕鬆擊敗對手,奪得奧布萊恩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