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科幻靈異 > 雪夜歌行 > 第六百三十五章 如夢泡影

第六百三十五章 如夢泡影 (第2/3頁)

三教的修行,大多是以三教合一的做法三教修行,三教之中,就屬儒家的學說最為複雜繁冗,包容性最強,也只有儒家的能夠掌握三教的修行。

但是看張緣一這個樣子,雖說是身著一件青衫,舉止之間卻沒有刻意強調儒家的地位,反倒是三者並行其上,區別極少。

一想到這裡,趙何突然意識到了張緣一的不同之處,除去三教合一,還有一種修行之法是,三教並行!

“三教合一”和“三教並行”的區別是“三教合一”主張以儒學為主,調和並吸收佛教、道教理論。三教並行”是儒、釋、道三家分別實行。

三教相互間都有影響,儒、道、佛三者之所以相提並論,則是偏重於它們社會功能的互補。中間的階段是一個過渡的階段,主要在於彼此內在意識上的流通融合,逐步變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就其主流而言,依然各樹一幟。

“三教並行”,即尊道、禮佛、崇儒。

三大教派,佛教、道教和儒教。佛教發源於北燕,昌盛於大唐,揚名於四海。

如果說佛、道、儒三教之間的本質區別是什麼?簡單來說,佛教注重因果,強調的是因果關係。

前世之因,造成了的今世之果。今世之因,必然會造就來世之果。所以說:“菩薩畏因,俗人怕果”。

所以佛說:“眾生皆有佛相,皆可成佛”。佛教出世修行和入世修行都可以離苦得樂,以證佛法。

道教注重自身修煉,強調天、地、人合一,遵循自然天地之道,結合人道。在山中尋找自然幽靜的場所,以清淨無為為念,透過打坐、誦經,以導氣、內觀、辟穀、內外丹等多種方式,以達到長生不老、得道成仙的目的,道教避世修行為主。但逢亂世,道教則心懷天下,以下山解救天下蒼生為己任。

儒教注重修身,以讀聖賢之書明理,以做聖賢為人生目標。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人生理想,積極參與社會各種事物,透過服務社會,服務人民,修身立命。追求功名富貴,以三綱五常為道德準則和行事規範,強調以聖人的標準要求自己,儒教主要為入世修行。

佛教見性,道教保命,儒教明倫,佛教重在自覺,道家重在自悟,儒教重在自省。

在枯葉寺的寺院裡面有一通碑,叫《“混元三教九流圖”贊》碑,非常珍貴,碑上除了文字之外,還刻有一幅圖,從正面看是一位出家僧人,再仔細看一看,實際是三個人,右面是儒家孔子像,左面是道家老子像,兩位老人側身對坐談佛論道的形態合成佛祖釋迦牟尼正面形象,三人共有一張嘴,三人共捧“九流水源圖”,正所謂是:“三教一體,九流一源,百家一理,萬法一門”,象徵著佛、道、儒在七星大陸上的融合。

這也充分說明無論是佛教、還是道教和儒教,都是教人如何做人、如何處世、如何利益大眾、如何追求人間正道的文化。

正因為佛道儒之間的關係有深有淺,聯絡之中,有相通之處,卻又有極大的不同,三教合一還尤有重此輕彼之處,但是三教並行,難度之大尋常修士想都不敢想。

佛家講“超世”,道家講“出世”,儒家講“入世”。

佛教主張“無生”,認為現實對人來說都是苦海。對現實人無能為力,所以要忍受和超脫即“超世”。

要忍受和超脫,就要放棄各種慾望,追求超脫生死輪迴的"苦海"而進入涅磐(無苦的極樂世界)。佛教主張捨棄對現實物質的追求,注重精神的修持和對來世的嚮往。

道教認為,個人修養的提升乃至成仙明道,根本在於個人的修煉,跟別人沒有關係,主張遠離人群到深山老林找塊地方修煉。道教的修煉方法上也充分反映了道教的“出世”思想。

道教運用內丹和外丹進行修煉。所謂內丹就是氣功,外丹就是服用長生不老藥。而修煉內丹和外丹都是個人的事,秘密的事,需要遠離社會,所以,道教是主張"出世"的。

儒家是主張參與社會的,而且主張個人的自我完善是在參與社會的過程中才能實現。比如儒家的人生目標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實際上是把人自身的發展與對家庭、社會的貢獻緊密聯絡在一起了。所以儒家是主張"入世"的。

佛家重心理,道家重生理,儒家重做人。

佛教對“心”的詮釋,有諸多層次的分析說明,更用許多的比喻來闡釋我們的心,進而教導我們如何找心、安心、淨心。“心理學”西文原意為“闡釋心靈的學問”,後來引申為“研究人類自身問題的行為科學”。

這種發展演變符合佛教對宇宙人生的闡釋,所謂“心能生萬法”。佛教從心的角度概括世界萬物的一切,並對人的行為問題進行根本性的探討與闡釋,因此,佛教早已構建一套成熟的修行論理認知體系。

佛教的教義幾乎都在談心,在諸多經論中隨處可見,其中以“唯識學”對人類精神的分析,最具現代心理學色彩。

道教主張以生為真實,追求延年養生、肉體成仙。道教認為,人的生命由元氣構成,肉體是精神的住宅,要長生不死,必須形神並養,即有“內修”“外養”的工夫。

儒教是禮法,要求如何做人,每個人應該怎麼做。儒教崇尚的是“存天理、滅人慾”,哪怕削足適履也要人來適應宗法社會的綱常,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佛家講的是淨,道家講的是靜,儒家講的是敬。

佛家講的是養心,道家講的是練氣,儒家講的是修身,真正求道者三者缺一不可。

佛道儒三教各自特徵,佛教兼倫理和功利、理性和巫術而有之,透露出一種特有的生存智慧和處世機巧。

道教保留了更多的原始宗教的成分,具有相當的巫術性質,更多的適應了當時底層民眾的需要。儒教則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倫理型或道德型宗教的特徵。

道家在傳承的過程中,逐步走向了一條比較隱逸的道路。道家不太喜歡做“普渡”的工作,也就是不太重視對全民的“普及義務教導”。

道家傳授弟子特別重視弟子的“根性”,也就是所謂“天資”。你的根性不行,你不是這塊料,道家就不會收你做弟子。

最新小說: 死在跨年夜,重回五零她要全家血債血償 下山第一天,被白富美老婆逮捕了 畢業不應聘,擺攤去算命 我心繫蒼生第二 神鵰之智慧武神傳 停播三年:我帶大哥征戰直播界 重回八零:手撕知青後,嫁給糙漢當富婆 獸夫開局交嫁妝,我做遊戲養你們 快穿:扭轉人生 都市邪龍天醫 我醫武雙絕,踏出女子監獄起無敵! 靈幻紀元:混沌天尊 惡雌只想洗白,獸夫偏要她洗白白 失憶alpha老公總想給自己種草 不懂別亂說,我這不是雜靈根 一人之下:天師府出了個道劍仙? 讓你打暑假工,你把地窟平推了? 上山十幾年,下山即無敵 惡靈資訊庫 我在廢土世界撿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