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好敲打一下趙王,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稚嫩小兒。
要讓他長點記性,倘若沒了他們這些舊臣的支援,他什麼事情都幹不了。
兩人之間一時沉默下來,各自心懷鬼胎。
元洛把自己陰毒的一面深深地埋藏起來,誰又敢說楊度現在對他的看輕,不是他故意為之?
一個膽敢佈局刺殺太子爺的趙王,又能淺薄到哪裡去呢?
前來赴會的大小官吏們,正在陸續到達大明宮,偌大的前廣場上,到處排列著各種等級的官輦。
這時候,一輛官輦進入廣場。
車上有個貌似封疆大吏下來,給人有點像是壓軸戲的感覺,姍姍來遲。
可他的出現,讓宣政殿內本來還算平靜的氛圍,陡然緊張起來。
西域的瓜州刺史,曹可盛。
身著二品朝服的曹可盛行色匆匆,身上多見舟車勞頓的痕跡。
他顯然是匆匆趕來參會。
面無表情大步踏階而上的曹可盛,立即引來了所有人的灼灼目光。
他目不斜視地徑直往前,走到離御臺最近的丹墀才放下腳步。
這裡是二品以上大臣的集合區間。
曹可盛目光掃視一遍,便即刻走到元洛和楊度身前,拱手作揖到底道:
“下官曹可盛,見過趙王,見過楊相。”
元洛跟曹可盛一點都不熟,他很詫異這位大名鼎鼎的刺史,怎麼就一眼認出他來了呢?
趙王眸光平視著沒吭聲,只是點點頭、抬了抬右手,算是回了半個禮。
楊度可不像元洛那樣託大,人家畢竟是皇族血脈,只見他拱手微微作揖,算是回了個禮,然後堆著笑容,詢問道:
“曹大人不遠數千里路程,竟也趕了過來,辛苦了。”
兩個人年紀相差十五六歲,六年前曾經同朝為官,可那時的曹可盛剛從地方上來,十分謙虛地以晚輩自居。
兩人同為曹其昌陣營裡的人物,更是恩怨交織。
時隔多年之後,兩人卻再次出現在大明宮的宣政殿前,彼此的身份和地位卻大相徑庭。
此時的曹可盛是二品刺史,妥妥的封疆大吏,手段老辣,行事幹練。
關鍵是監國太子的御前大紅人。
而楊度則是原地踏步,雖說還是文官體系之首,但其影響力較之前大為削弱。
面對楊度不冷不熱的問候,曹可盛不露聲色,他不卑不亢地回覆道:
“河西走廊出了如此大的事件,太子殿下十分震怒,特意
下旨召令下官立刻回京述職,下官豈敢怠慢,日夜兼程,總算是趕上了。”
楊度聞言皮笑肉不笑,咧嘴道:
“西域的河西走廊這一帶,多年來局勢本就混亂,當地官吏和門閥望族,對曹大人的參奏可不少啊,而且大都是彈劾,眼下又鬧出這麼大的亂子來,曹大人可想好怎麼解釋?”
這個楊度話鋒突地一轉,措辭變得尖銳起來。
曹可盛聞言則顯得很平靜,“下官本著實事求是之原則,從帝國的根本利益出發,只求問心無愧,於萬民無愧。”
這些話,彷彿是故意說給楊度聽的。
因為御史臺的御史們,是這次彈劾的主力軍。
楊度聽罷惡狠狠瞪了曹可盛一眼,冷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