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好,賑災糧食解決了大部,緩解了當前朝廷窘境,甚好,下面,眾卿還有誰需要稟奏?”
元智微笑著掃視下面一眼,按慣例,後面該是大臣進言廷議了。
“啟稟太子殿下,微臣對兵部尚書任免一事,有異議。”
話音未落,只見從第一官秩佇列中,站出來一位從二品武官,躬身奏稟。
他叫陳欽廉,是兵部二當家的左侍郎,主管軍械司,武庫等部門,曾是尚書於可凡的得力助手,也是曹府集團的中堅分子。
於可凡一落馬,郭威出任兵部尚書,那兵部這麼多年的貪腐秘密,用不了多久,就會暴露無遺。
尤其是軍械走私,高價倒賣,剋扣軍費軍餉等。
所以,奸黨集團內部商議的重點,就是不能讓郭威坐穩兵部尚書這個位置。
因為按朝制,二品以下職位,監國太子可以直接任免,但都是代理,最長為一年。
正式生效,要由東宮詹事府報內閣吏部審查考核,再由吏部報皇帝御批,然後下詔為準。
而以郭威的聲望和能力,只要坐上去了,吏部定找不出啥毛病,皇帝肯定是支援監國太子的。
一旦郭威坐穩,就沒有人能把他趕下兵部尚書這位置。
而他陳欽廉這輩子,都別想爬上兵部尚書位置。
元智聽得有人對郭威出任兵部尚書,竟有異議,深感詫異。
如此愚蠢的命題,竟然出自一個從二品,兵部左侍郎的口中。
聖賢書讀傻了,都讀到狗肚子裡去啦。
元智蹙眉冷哼道:
“你是誰,報上名號,職位,然後再當庭敘說理由。”
堂內除了少數幾名大臣,其他的太子爺幾乎都不認識,理因先通稟清楚。
“微臣乃兵部左侍郎陳欽廉。”
陳欽廉停頓了一下,緩了下情緒,喉結嚅動呑嚥下口水,然後開始陳述:
“眾所周知,郭威大將軍世襲一品公爵,其父乃中山王,而兵部尚書不過是正二品銜,官品低配,如此一來豈非亂了朝綱國度?請殿下三思。”
這個理由太牽強附會了吧。
以一品勳銜,接任二品實職,歷朝歷代都是如此。
這廝是欺孤年輕不懂朝製法度,故意當庭嘲弄一番,給本太子挖坑來了?!
元智心中有數,他先愣了曹其昌一眼,見其神情坦然,似乎這事與他無關,高高掛起之態。
太子爺扭過頭來,盯著兵部左侍郎陳欽廉,冷笑譏諷道:
“官品低配,歷朝歷代都是常有的事,陳大人不會是覺得左侍郎理應繼承尚書之職,現空降一個尚書,萌生妒忌,故才在朝堂上抗議的吧。”
陳欽廉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郭威乃軍神之後,無論其能力或資歷,出任兵部尚書是綽綽有餘。
倘若從這些方面去挑毛病的話,猶如雞蛋裡找骨頭,只會引來太子爺不滿,以及郭威這邊眾將的反擊。
故,他以郭威高品低配為由,提出抗議。
這種說辭模稜兩可,誰也不能說他完全沒道理。
好在今日朝集,眾臣極大多數都是他們這邊的人,都會支援他的觀點。
而太子,未必懂得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