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駁回了你率兵出關、鎮守洛陽的奏請。”趙亮平靜的說道:“他讓我轉告你,打消離開長安的念頭,好好跟太子李建成相處。”
聞聽此言,李世民臉上不禁露出失望的神色,良久才長嘆一聲:“唉,本王倒是想跟皇兄好好相處,奈何樹欲靜而風不止啊。”
他無奈地搖了搖頭,接著說道:“趙兄,你可知我為何執意要前往洛陽嗎?”
趙亮微微頷首:“我明白殿下的用意。目前太子得勢,對你步步緊逼,幾乎快到了圖窮匕見的地步。為求自保……”
聽到這裡,李世民抬手止住了趙亮的話,苦笑道:“趙兄你錯了。若是單單考慮個人的安危,我李世民何曾怕過?實話跟你說,我之所以這麼做,全都是為了我的那幫兄弟。”
趙亮聞言一愣,沒有明白對方的意思,只聽李世民繼續解釋道:“天策府諸將,多年來追隨我南征北戰、浴血廝殺,與其說是下屬,不如說是兄弟。光是我這條命,就不知道被他們救了多少回。”
說到此處,李世民又忍不住嘆了口氣:“自從天下平定,皇儲之爭便被擺上了檯面,皇兄對我的猜忌頗深,連帶著那幫曾經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也逐漸受到牽連。除了太子和齊王,張婕妤尹德妃等後宮妃嬪,也時常蠱惑父皇,說我之所以不服東宮,皆因天策眾將而起,弄得陛下成天琢磨著要剪除我的黨羽。”
“房玄齡、杜如晦,以及杜淹張亮等人的遭遇,在我的心中敲響了警鐘。如果再這樣下去,這些為大唐立下過赫赫戰功的忠臣,遲早有一天會被父皇和太子逐個害死!而我在旁邊只能眼睜睜看著,卻無能為力。”
趙亮恍然大悟:“哦,原來你是為了保護他們,
才一心要去洛陽紮根。”
“沒錯。”李世民點點頭:“我個人其實沒什麼好怕的。父皇百年之後,太子登基,那時我只需交出兵權,俯首稱臣,然後再找個山清水秀的地方逍遙半生就好了。念著皇族臉面和眾王公的庇護,李建成也不至於非要對我趕盡殺絕。但是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只要我身邊還有舊部,那便等若是新皇最大的威脅,他不一一剷除,又怎能安心坐上皇位呢?”
“我一心想著前往洛陽,就是看中此乃唯一能夠保全天策眾將的方法。只要我李世民不點頭,誰也別想把他們從洛陽抓走!”
趙亮知道,李世民說的都是肺腑之言,不禁也有些感慨,無奈道:“唉,殿下能如此打算,天策府的人馬也不枉追隨你一場了。不過,你會這麼想,陛下和太子同樣會這麼想,他們是絕對不可能讓你們輕易離開的。”
李世民抬起目光,緊緊凝視著趙亮,誠懇問道:“趙兄,你能設法說服父皇嗎?讓他答應我鎮守洛陽?”
趙亮心道:我去,別說我改變不了你老爹的主意,就算可以做到,我他媽也不能幹啊。這不等於直接篡改歷史嗎?
他假裝為難道:“殿下,你要明白,這並不是出個點子支個招兒那麼簡單的事。俗話說,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換做是你,你能輕易放虎歸山嗎?再要堅持去洛陽,搞不好直接引起陛下的警覺,立馬給你和你的部下扣一頂欲圖謀反的帽子!”
李世民當然也很清楚,趙亮說的這番話非常在理,因此不禁眉頭緊鎖,連連搖頭,一時間不知該講些什麼才好。
趙亮擔心自己在這兒待得太久,容易引起隨行太監和金吾衛的懷疑,於是站起身來,語重心長的對李世民說道:“秦王殿下,在戰場之上,你是所向披靡的統帥,不僅要奪取一個又一個的勝利,同時還得考慮部下的安危。眼前咱們難關重重,你若真的想護住天策府周全,就必須沉下心來,將長安城也視作戰場,用應對戰爭的法子,去直面挑戰。”
“唯有拿出以戰止戰的勇氣,才能保護你想要保護的人!”
趙亮離開秦王府,先返回了皇宮,去向李淵覆命。大唐皇帝非常在意自己兒子的反應,仔細詢問了整個傳旨的過程,感覺李世民尚屬平靜,這才終於放下心來。
他對趙亮特別嘉許了一番,當場賞賜五兩黃金,並且命內廷傳諭中書省,詔發朝野,對外宣佈任命趙亮為太極宮問事郎的訊息。
趙亮謝過皇恩,隨後便起身告退。等到出了太極宮宮門,已經是下午四點多了。折騰了幾乎一白天的功夫,他連早飯都還沒顧上吃,此時早就飢腸轆轆,又困又乏。
他不禁在心中暗歎自己命苦,抬頭尋定了常府的方位,趕緊甩開大步,往那處奔去。
約麼用了足足半個小時的功夫,趙亮便憑著記憶回到了常何的家,他才剛剛走進坊門,離著常府尚有百十來步遠近的時候,就突然被眼前的一幕嚇了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