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亮心中暗道:我靠!當然不能讓李世民就這麼顛兒顛兒的跑到洛陽去啊。且不說這小子到了那邊,會不會帶著手下自立為王,關鍵是玄武門這邊的一場大戲,到時候又該找誰來唱呢?
他毫不猶豫的搖了搖頭,語氣無比堅定的說道:“陛下,可萬萬不能讓秦王率兵東出啊。”
“哦?趙愛卿也是這麼認為的嗎?”李淵問道:“究竟是何原因,快說來給朕聽聽。”
趙亮回答:“原因很簡單。兄弟矛盾,只能合,不能分。合者雖難,終有化解之日;分者雖易,破鏡覆水何全。”
李淵聽得饒有興趣,示意趙亮細細講來。趙亮不敢把話題引向李世民擁兵自重、有可能會在洛陽稱王的方向上,免得立時引起這皇帝的戒懼之心,直接出手把秦王給廢了,於是只好小心翼翼的尋找另一個角度進行分析:
“陛下,民間百姓、小戶人家,即便過過尋常日子,也總免不了發生一些兄弟吵架鬥氣的情況。里正和族長在出頭勸解之時,往往都會設法讓兄弟間坦誠相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儘量把心裡的疙瘩說開。反之呢,則不建議用分家的方式來簡單處置。因為如果那樣的話,兄弟們從此各過各的日子,就好似銅鏡破碎、覆水難收,一旦父母辭世離去,他們不僅再也無法重新和好,而且還會令家中的財產因分化而被攤薄,那樣一來,今後誰的日子都不會好過了。”
這一番通俗易懂的話,句句都打在了李淵的心坎上,尤其是最後那條,簡直就是在直接暗示他,大唐也有可能會因為兄弟分家而走向徹底分裂。
此種境地,恐怕是這位大唐的開國君主最無法接受的。
“嗯,愛卿言之有理,有理啊!”李淵一拍書案,道:“之前是朕把事情想得簡單了,居然連個里正都不如!”
他站起身來,揹著雙手,在房中踱了幾圈步,沉聲道:“的確不能讓世民率兵東出!一旦遠離長安,身邊那群壞種,更方便慫恿他跟兄長作對啦!”
他轉過身來,對趙亮吩咐道:“愛卿,你這就以太極宮問事郎的身份,去秦王府傳旨,告訴世民,讓他徹底打消鎮守洛陽的念頭,給朕老老實實的留在長安,和他哥哥好生相處!”
李世民的身體逐漸好轉,雖然仍不能喝酒,但是正常飲食已然恢復。今日,他跟王妃長孫氏剛剛在桌旁坐下,筷子還沒來得及拿起,就忽然聽管家通稟,說宮中傳來聖旨。
李世民心下疑惑,不知父皇又有何事,一邊在王妃的服侍下更換朝服,一邊思考琢磨。
功夫不大,秦王殿下紫袍玉帶的從府中迎將出來,才到門口就不禁一愣:咦?這不是趙神醫嗎?
趙亮衝他略微笑了笑,順便還遞過去一個眼神,李世民心下恍然,知道趙亮應該是成功了,不免暗暗欣喜,對旁邊的宮中內侍行了一禮。
那隨行的太監趕忙還禮,對李世民介紹道,說旁邊這位趙亮趙先生,是陛下
新進敕封的問事郎,今天傳旨的正主就是他。
李世民略感疑惑,不曉得趙亮為何沒有獲封實質的官職,而是得了一個如此莫名其妙的稱呼。但他不敢多問,連忙又向趙亮施禮問好。
趙亮笑了笑,說道:“殿下安好。陛下今天的旨意,沒有詔書,只是口諭,請您找個合適的地方,由我面授機宜。”
李世民聰明絕頂,知道趙亮這是要和自己商量密話,於是連忙將他請進了自己的書房之中。一眾隨趙亮而來的太監和金吾衛,則被秦王府管家招呼在客室吃茶等候。
一關上房門,李世民便興奮道:“趙兄,你成功了!”
“幸不辱命,”趙亮從容道:“殿下,我目前已經得到了陛下的認可,能夠隨時為你效力了。”
說著,他便把之前如何給張婕妤治病,又如何成為李淵私人顧問的整個經過,對李世民講述了一番。
李世民聽得極為認真,並且不住點頭稱奇,連連誇讚趙亮手段高明。
趙亮都被他說的有點不好意思了,趕忙謙虛道:“這全是託了你的福,才會如此順利。殿下,我今天奉命前來,是替陛下轉達一個決定。”
“我正想問你呢,父皇有何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