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一顆一顆地捏碎葡萄的過程枯燥而乏味,這也證明美好的事物總是需要付出和努力才能得到,越美好越是如此。
第一批葡萄佔用了四隻橡木桶,幸好一次性準備得足夠多,要是扣扣索索只准備三五隻的話,過幾天下一批葡萄成熟時一定會傻眼在當場。
雖然每天都在關注著桶裡,可一直都很謹慎地沒有去開啟,直到第五天的時候抑制不住好奇心。
再次開啟蓋子時能夠很明顯地感覺到桶裡的葡萄正在發酵,已經有一部分果皮浮出水面,汁水也是更鮮豔的紅色。
甚至對於太久沒聞到過酒的我來說,還能聞到輕微的酒味,不能怪我的鼻子太靈,實在是酒精的味道太過誘惑,尤其是對一個多少年沒體會過的人,反應更加敏銳!
桶裡的汁液顏色和狀態都很正常,沒有發黴或者變質的跡象也讓我鬆了口氣,八月的氣溫下變質的可能性實在是很大。
看到幾天下來沒有產生其它問題,我把幾桶葡萄酒全部搬進了地窖儲存,前幾天放在房間可以方便自己隨時觀察,出現問題時及時解決。
既然沒有問題,自然還是放進氣溫只有十度不到的地窖裡,這樣的氣溫對口感和儲存都好得多。
房間內的氣溫基本維持在三十度左右,長期儲存哪怕不會失敗,最後的口感肯定會差不少!
這時候其實正是放入糖分的最佳時間,從我個人愛好來說肯定願意把葡萄酒變得更甜,讓其飲用起來不僅有酒的味道,更有飲料的口感。
自然成熟的葡萄甜度還算不錯,要是再加一些糖的話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會更好一些,可惜我沒有合適的糖!
我只有甘蔗提煉的紅糖,但它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寧願放棄這一步驟也不願意用它。
因為紅糖在裡面一段時間之後可能導致味道有泛苦的口感,只能保持原汁原味了!
......
等待的過程總是漫長,可看著親手釀的酒一天一天在變化也很讓人期待,就像看著自己的小孩慢慢長大。
第二批葡萄接近一百斤也在幾天後順利採摘回家,進行第二批葡萄酒的釀造,最多一週後還有第三批,但我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第一批的四桶裡。
最先釀造的它們不僅代表著希望,也能最先入口。
第十天,橡木桶裡的葡萄果皮全部浮出表面堆積在木桶的頂部,要是當初再多放三斤的話多半會把桶蓋給頂起來。
這無疑體現出當時決定的正確,不然就全部漏氣了。
果皮和果核再呆在裡面已經沒什麼必要,它的大部分營養都被汁液所吸收,時間久了之後反而會產生酸味影響酒的口感。
而且撈出果皮後也能把三桶合為兩桶,空出一兩隻桶為第三批葡萄做準備。
當把果皮和果核全部撈起來所看到的汁液非常吸引人,最初時裡面還全是裂開的果實,汁液連三分之一都沒有。
現在還算清澈的汁液不僅顏色豔麗,份量也很足,上百斤葡萄一滴水沒加產出滿滿兩桶葡萄酒,重量至少也有七十多斤,幾乎達到葡萄重量的三分之二左右。
以這樣的比例產出,今年我應該能得到兩百斤左右的葡萄酒,不得不說讓人意外,也為之驚喜,唯一還忐忑的只有口感能不能令人滿意。
半個月後,葡萄酒的味道已經非常濃郁,走進地窖上面的山洞就有些許葡萄香氣,走到地窖大空間時這種氣味放大數倍,無比誘人!
開啟酒桶蓋子以後這種香味更是撲鼻而來,它的味道跟開啟一瓶紅酒不同,感觀方面要濃烈十倍以上。
桶裡的氣味也跟平常專業的紅酒不同,更接近於葡萄的果香味,總之很好聞,完全沒有許多東西發酵時的酸味兒。
兩者的氣味差異很大,但美好的程度是相同的,比紅酒更香。
......
聞著味兒就感覺自己快要醉了,其實在此時我的心裡就不再有忐忑,之前一直擔心紅酒會是什麼樣子,自己處理得那麼粗糙,相當於什麼也沒做。
在這時我放心了,如果口感不好的話根本散發不出如此香氣,能有如此氣味相信酒也不會太差!
紅紅的液體非常接近以前品嚐過的紅酒,但沒有細心過濾掉裡面的葡萄纖維顯得要粘稠一些,接近橙汁的樣子。
只要不影響口感我也懶得去理會,反而是肚子裡的饞蟲被勾了起來打起酒的主意,我快忍不住了......
果酒的香味和鮮豔的顏色相結合,實在讓人沒有反抗的意志,情不自禁地就盛了一碗。
還略顯渾濁的液體從賣相看算不上美好,沒有專業的酒那麼清澈透明,一眼望過去裡面還有著不少雜質,這是它的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