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二章 冰火兩重天
元昊當然不是傻子,也沒有那麼多的步跋子往裡送。
再說了,子房再生、孔明再世的張元,也不覺得區區一個金明寨需要太多的伏兵。
在佯攻保安軍與承平寨之後,元昊親率大軍來攻金明。
張元也難得勇敢了一回,對元昊執意攻取延州提出了質疑。
對此,元昊的解釋是:“環慶有宿將據守,不可擅取;涇源甲騎精強,不易攻伐。唯延州其地闊遠,而入路頗多。又寨柵疏遠,士兵至少,無宿將精卒,熟諳山川形勢。且延州知州範雍怯懦無謀,都巡檢李士彬貪暴愚頑,部下怨聲載道。
此地利、人和皆在我也,此時不攻,更待何為?”
張元很想說一句:詐降的軍士尚無訊息傳出,歸順的金明寨將領更是音訊全無,人和不一定在咱們這邊啊!
但看著元昊孫子附身的狀態,張元很明智的慫了。他也知道,這都是藉口。就算天時地利人和都在趙宋,就算什麼條件都不具備,元昊也一定會攻打延州的。
無他,方仲永在耳!
被別人比作一頭蠢驢的價錢,你能忍嗎?
也許張元能忍,但元昊忍不了呀!能夠耐著性子進行多般安排,已經算是元昊大帝英明神武,智謀過人了。
月黑風高夜,殺人放火時。
武俠小說裡經常出現的情形,通常不會出現在正規的大規模戰役中。
因為古代肉食獲取不易,絕大多數人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夜盲。加之通訊不便,在白天都有可能因為軍令傳達不暢而導致意外。晚上黑燈瞎火的,你能看得見誰,又怎麼指揮作戰?
當然,還有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元昊親領十萬大軍,來攻打不到萬人駐守的金明寨,自然要以堂堂正正之師、威武之師,一鼓而破。
再挾大勝之威,直取延州、鄜州,打得方仲永跪下來唱征服,繼而全取永興軍路與秦鳳路。如果再能夠打下京兆府,據唐朝故都,打起舊唐旗號,三分天下不是夢!逐鹿中原也是指日可待呀!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
團團圍困之下的金明寨,並沒有如元昊預想的慌得一匹,反而如同刺蝟一般縮起了身子。任你如何的叫囂罵陣,也不見有一個人露頭搭話。
試探性地攻擊了一番,原指望著引發城中動亂,那些詐降的軍卒可趁亂開啟城門,歸順的金明將領也能簞食壺漿歡迎王師。
結果是,什麼事也沒有發生。
這是什麼情況?我的計謀被人識破了?張元暗自納悶。
攻擊暫停,金明城樓上終於有了動靜。
有個鬼鬼祟祟躲在掩體後面的傢伙高聲喊道:“我家大帥,敬告張元先生,感謝張先生為大宋送來許多勞力。只是張先生過於馬虎,把許多桀驁的步跋子也送了進來。今日特此奉還!”
說完,咕嚕嚕從城頭上扔下百十顆人頭。
撿回來一看,有不少是認識的,都是步跋子裡的精銳。也有不認識的,看模樣大概就是有意歸降的宋軍將領。
元昊心痛不已,這可都是百戰的精銳之士啊!就因為張元那狗屁不通的主意,就這樣白白送了性命!你給我等著,等打下了金明寨就用你的腦袋祭奠那些無辜枉死的將士!
狠狠地怒視張元一眼,元昊咬牙道:“蟻附!”
夏人不善築城,更不善攻城——似乎這是所有遊牧民族的通病。
農耕民族往往需要費盡心力,修築堅城,才能在與來去如風的遊牧民族的戰爭中一較高下。
看似一個是主動進攻,一個是被動防禦。在“最好的防守是進攻”的後世,一定是要被噴成篩子的。
但你要是問問元昊,是喜歡在城裡守著看敵人送死,還是喜歡在城外用人命去填,他一定會口吐芬芳,再一刀砍得你滿臉桃花開的。
孫子曾經曰過,攻心為上,攻城為下。
孫子又曾經曰過,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
沒有數倍於敵人的兵力,你想攻克堅城?拿人命來填吧!
什麼時候,用數倍於敵人的傷亡,把敵人守城的兵力消耗殆盡,再派出勇士先登作戰,生生從城牆上攻破,再開啟城門,什麼時候才算完成了攻城作戰的任務。
在沒有遠端重火力的掩護下,每一座城池就是一臺絞肉機。什麼時候把雙方的血肉都絞乾榨淨了,戰役才算結束。
最令元昊惱火的是,雖然時近隆冬,金明寨外的護城河已經結冰凍實,不需要輔兵背土填溝壑了。但狡猾的宋人在城牆上潑了冷水,儼然是一座冰城。在陽光映照下,閃出刺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