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那個小表砸又出面證明了,除了證明方仲永不是什麼意志堅定的好漢之外,也證明了雙泉酒的後勁是非常大的。
第二天,頭痛欲裂的方仲永再次換洗了內衣,剛用諸如魚與熊掌兼得的崇高理想逼迫自己看書,曾曄那個損友帶著他那無知的弟弟曾鞏又來了。
一進門,曾曄就道:“文遠何必此時臨陣磨槍。有那功夫不如琢磨篇好的詩詞,也好投遞給今年的主考官。若是入了考官的法眼,所謂的路試不過就是個過場而已。”
方仲永對大聲喧譁影響好學生讀書的不良行為是深惡痛絕的,只可惜沒有老師可以報告。要是劉先生在這兒,哼哼,定然讓曾曄的手腫如熊掌。方仲永無奈地把視線從書上移開,不禁有些鬱悶。好不容易才看進去,又白費功夫了。
曾曄說的他知道,就是干謁。
宋朝繼承唐制,除了把科舉制度發揚光大之外,舉薦和恩蔭制度也被繼承了下來,算是給了些情況特殊的人一個混進體制的機會了。如前文說過,晏殊就是在十三歲那年,被江南按撫張知白舉薦,才能在次年直接參加並授官。
但舉薦不同於恩蔭。恩蔭只有一個條件,你的父輩的官職級別夠了,或是祖上“為黨國流過血”。那麼,在皇帝過生日、三年一遇的郊祀或者父輩臨退休前就有機會蔭補入官了。
舉薦就不同了。因為宋朝的律條規定,若是某人執政失當或貪腐枉法,舉薦人也有連帶的責任。如果大家非親非故,除非你是才高八斗的英才,或是名滿天下的大儒,等閒是不能舉薦的。絕不像唐朝,某個詩人寫了一篇得意之作,就麻溜地跑到某位高官那裡去投書行卷。某高官一看,高啊,實在是高。如此大才怎麼能不向朝廷推薦呢?於是,某位原本默默無聞的詩人就“一舉成名天下知”了。
按照方仲永的理解,唐朝詩歌的鼎盛與干謁制度密不可分。無須苦讀,無須背景,只要有幾首詩寫得好,你就可以成為人上人。寫詩,實在是步入仕途的終南捷徑,其實與明清八股經義盛行是一個道理。
當然了,如果肚子裡沒貨,貿然行卷只會自取其辱。因此,凡干謁的作品無不是經過精心雕琢的成熟佳作。但因為是要求人辦事,腰桿子硬不起來,先天上就不足,後天再如何努力也有一股子俗氣。為此,這些想要獲得舉薦的文人使盡渾身解數,力求推陳出新,讓某位高官能高看自己一眼。
其中,最有名的當屬孟浩然的《臨洞庭湖贈張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雖是有求於人的干謁詩,寫得也是大氣磅礴。臨了才幽怨地說一句,人家都在釣魚,我什麼時候有機會也能一試身手呢?還極其委婉地拍了一下丞相張九齡的馬匹,我就像那在渭河邊釣魚的姜子牙,等著您這位尋訪賢才的文王發掘呢?這通馬匹拍得清新脫俗,肥而不膩,實為後世之楷模。
相較而言,其他文人的風骨水平就差得多了。另一位唐代詩人朱慶餘,在臨考前給韓愈大弟子水部員外郎張籍寫了一首七言絕句《近試上張水部》探聽虛實:“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眉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洞房花燭夜後,早晨要拜見公婆,精心梳妝,羞問夫婿,眉毛畫得深淺合不合時宜?
通常的解釋是:此詩借新婚之後的脈脈情事,把自己比喻成即將拜見公婆的新媳婦,把張水部比喻成舅姑(公婆,探聽虛實。比喻通俗貼切,別出心裁。
方仲永卻感到了一股濃濃的“同志”的味道。這還要點臉不?為了區區水部員外郎的引薦就要獻出菊花嗎?
不知道張籍是怎麼想的,是自認為舅姑呢,還是自認為夫婿就無從考證了。據說張籍看過後,大為賞識,回詩一首《酬朱慶餘》:“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豔更沉吟。齊紈未是人間貴,一曲菱歌敵萬金。”對朱慶餘的“姿色”是大大地讚美了一番,更認為他的“一曲菱歌”價值萬金。
方仲永喜歡菊花,但並不代表喜歡被別人欣賞自己的菊花。像這樣委婉的“邀請”別人品鑑自己的菊花他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出來的,要想寫出一首堪比《臨洞庭湖贈張丞相》的詩卻是千難萬難。總不能像李白的《上李邕》那樣說:我是人才啊,貴公司要是不錄取我,一定是貴公司的莫大損失!
再說了,要干謁也要看人。官職、名望都要高,找個無名小卒去舉薦你,搞笑伐?還有一點就是品德、名聲要好。一旦人家舉薦了你,就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局面。如果舉薦人身敗名裂了,你這個被舉薦的也要跟著倒黴。所以,這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
有看官說了,你怎麼知道想要舉薦你的人道德是否敗壞,將來是否會身敗名裂呢?
一般人是不知道,但方仲永是誰。那可是前知四千年,後曉一千年的穿越者呀!雖然歷史學得不怎麼樣,對於宋朝的諸多細節不太瞭解,但對於史書記載的名人還是多少知道點的,如曾曄口中的主考官、準備干謁的物件夏竦。
夏竦也者,尊他者稱夏英公、夏文莊公,鄙夷他者說他“為人貪婪陰險,搜刮民財,多蓄歌伎”,用後世的話說就是“道德敗壞,有鉅額財產來歷不明,且與多名女士長期存在不正當關係”,妥妥的被批判、被打倒的物件。
但夏竦厲害呀,幾經沉浮,如同打不死的小強一般,最終做到了樞密使並兩次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代理宰相),封英國公,死後贈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諡“文莊”。
儘管夏竦治理地方頗為得法,打擊政敵不遺餘力,對外卻少有建樹,屬於標準的“內鬥內行,外鬥外行”。對於這樣的人,方仲永一向是敬而遠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