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縣學正式放寒假。方仲永辭別了師父師母,便要和早早趕來的父親坐上牛車回家,準備開始度過自己在古代的第一個的寒假。
不料,臨行前先生特別佈置了寒假作業:汝之書法恰如狗爬,勝似雞撓。定當用心苦練,每日臨帖十篇。否則,哪兒涼快哪兒待著去。另,每天須寫策、論各一篇。附贈題目和要求。
看來,假期作業實在是古已有之,並非後世老師的發明。
歸心似箭的方仲永無奈,只得和方父在縣城買了許多紙筆,又買了些禮物,上牛車回家去也。就此開始了愉快的寒假生活。
雖然離家只兩天,但方母還是不停地說餓瘦了。方仲永哭笑不得,兩天就餓瘦了,您以為我是充氣娃娃呢!但他一點都不覺得煩。前世缺少完整家庭溫暖的他,還是非常享受母親的嘮叨的。
午飯後,他開始練習書法。拿慣了鋼筆的他,雖也曾練過一點書法。但他哪裡有機會臨摹古人善本,要知道宋本書在後世是與黃金等價的。所以他也只是臨過些多次拓印、多次印刷、模糊不清的《多寶塔感應碑》、《玄秘塔碑》。在後世忽悠人大概是夠了,在本朝大概就是先生評價的“恰如狗爬,勝似雞撓”的水準了。但“骨力遒勁,結體嚴緊”的柳體不符合本朝花團錦簇,一團和氣的社會氛圍。“豐腴雄渾,氣勢恢宏”的顏體倒是合適了,但寫家多如過江之鯽,顯不出自己的特點。
他想寫館閣體。
館閣體講究黑、密、方、緊, 雖方正光潔但拘謹刻板,當書法看肯定是算不得好。但方仲永並未打算成為書法家,他知道自己不是那塊料。他想要的是卷面分,因為在科舉試場上,使用這種書體會令作品增色不少。其實也容易理解,考官看了那麼多的試卷早已頭昏腦漲,哪裡有功夫去欣賞你的超張旭、勝懷素的書法作品,規矩、方正、大小接近就成了加分項。
有看官也許會說了,館閣體恐怕也不是那麼好練的吧!其實不難,它和我們用硬筆寫宋體字(最常見的印刷體)的難度接近,寫法也接近。《紅巖》中就有為了讓敵人分辨不出字跡而齊練宋體字的描寫。當然了,館閣體學會容易,想要寫好卻是很難的。不是還有時間嘛,所以方仲永並不是特別著急。
他先把劉先生的字跡與記憶裡的館閣體比較了一番,發現有諸多相似之處——也是,館閣體本就發源於宋朝。兩相結合,試寫了一張,覺得不甚滿意。再寫!還不太好。抄書,抄《論語》!全文11705個字,多抄幾遍,字型也該差不多定型了,課文也溫習了,豈不是一舉兩得。方仲永默默地給自己點了個贊:我真是太聰明瞭!
晚飯時,方仲永最愛的紅燒肉又上桌了。看著方仲永大口大口地吃著,方母又欣慰又心疼。欣慰好理解,當過父母的都知道,看著年幼的孩子大口吃飯是一種幸福。心疼是因為方母認為,兒子讀書太辛苦了。方仲永忙向母親解釋,讀書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兒,一點都不辛苦。方母信以為真,也就寬慰了許多。
吃了飯,沒有看到小牧童妞妞。問起父親,方父說道:“今天她家裡改善生活,殺了只雞。妞妞回家吃雞去了。”
“妞妞家能吃得起肉了?”
“也不常吃,一個月一頓吧。”母親介面了:“虧得仲永你弄了個積肥的辦法,全村的糧食都多收了不少。你不是還給大家弄了一些雞苗鴨苗嘛,你爹就多給了妞妞家幾隻。養到現在,正是吃肉吃蛋的時候。雖然不多,也比以前吃不飽的時候強多了。就是你爹,唉!”
這裡面有事兒啊!
方仲永忙看向父親。方父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這不是你要讀書嘛,花銷就大了不少。你原來就說要收回兩成當租子嘛,我就去要了些回來。”
方仲永不敢說老爹心黑,只能婉言勸道:“家境稍好的,早日收上來也無妨。若有家裡困難的,稍緩些時日或是減免些也行。都是鄉里鄉親的,不用太過計較。”
自從方仲永進入縣學以來,方家的經濟壓力大增。也難怪老爹會如此的急迫要收回利息了。但方仲永不願意殺雞取卵,他還想要在家鄉留個好名聲呢!君不見,明朝大奸臣嚴嵩還在老家分宜修橋鋪路,廣設善堂呢!歸根結底,還是賺錢的嗎,門路太少呀!
午後,方仲永一邊寫策論,一邊思索賺錢的門路。江西最有名的就是景德鎮瓷器,因為燒紙的青白瓷質地優良,真宗皇帝特許用年號“景德”為地名。但方仲永不懂制瓷,也沒本事和景德鎮爭生意。過!
搞大規模養殖,在種苗繁育和飼料問題沒有解決的古代就是個笑話。不加倍!
本地盛產竹木,可以考慮一下。用竹木做什麼呢?編織竹製品的話,除非有高超技藝的工匠和比較獨特的設計,否則是賺不到什麼錢的。編個竹筐、竹蓆,大家都會做,誰會去買你的?那就只有從木材上想辦法了。
木頭能做什麼呢?
在金屬冶煉落後的古代,木頭的用途可是非常廣泛的。可以造船,可以建樓,還可以做傢俱。中國古代的建築,多采用全木或大部分木質。其最出名的榫卯結構,是在兩個構件上採用凹凸部位相結合的一種連線方式,不用釘子,也較少使用粘合劑。號稱千年不壞,雖然沒幾個木製品能使用一千年。但只要木質構件本身不壞的話,榫卯結構出現問題的情況是很少見的。即便有一個構件壞了,維修起來也很方便,不會對原體造成比較大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