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那爾虞我詐、爭名奪利的洛陽相比,一出洛陽的姜麒彷彿脫離淺灘的蛟龍、放歸上林的猛虎,一路的行軍讓不甘寂寞的姜麒又恢復了往昔的神采。
不過這可苦了他手下的將領,為了瞭解手下各營實力。一出洛陽後,姜麒便命令全軍加快速度急行軍。
連續三天,每日行軍一百五十里,到了第四天,更是連續十二時辰,馬不停蹄行進二百六十里。
就這樣,在姜麒變著法的行軍中,從洛陽到太原約兩千裡的路程中,正常行軍本該走半月的大軍,提前四天到達太原郡治晉陽的城外。
這一路姜家軍的長途拉練受益匪淺,其中最大的收穫,便是經過實際行軍,讓姜麒基本瞭解了大軍的行軍速度。
如今的姜家軍在保持戰鬥力的情況下,全副武裝一天可行軍一百五十里到一百七十里,騎兵可多行八十里。要是全力行軍步兵可再多行三十里左右,騎兵可再多行百里,一個晝夜騎兵最多可行軍四百里,步兵三百里左右。
姜家軍如此快速的行軍速度,幾乎要比其他漢軍多出三成。
當然這行軍速度也讓姜麒十分滿意,雖然還沒有達到來去如風的程度,但他的姜家軍,已經讓其他漢軍望塵莫及了。
此次姜麒攜帶大軍前來太原,也沒有別的目的,正是找幷州刺史張懿催要軍糧的。既然天子讓幷州供給,姜麒當然要領其好意,至於拿不那得到就再說了。
不過著到太原取糧,姜家軍卻是多走了幾百裡冤枉路,當然這些冤枉路也怨不得張懿,主要因為幷州這些時日戰事不斷,張懿將原本在上黨郡治長子的刺史府,搬回了最初的幷州治太原郡,以此方便指揮各郡兵馬禦敵。
當然姜麒也十分清楚,此次來到晉陽討要糧草肯定不會順利,哪怕他有聖旨在手。
在來幷州之時姜麒也調查過,如今著幷州刺史張懿不過是主政務而已,而真正做主的還是大將軍何進保舉的兵馬掾丁原。
而且可以預見,只要張懿有一步行差踏錯,丁原將馬上接管幷州刺史之務,至於何進的目的,明眼人都可以看得出。
丁原出身與幷州上任刺史董卓相差無幾,都是豪族,又皆武人出身。不過比起戰功赫赫,在西涼已經佔有一席之地的董卓,丁原卻差了許多。
當然能被何進看上,丁原有一樣是董卓比不上的,那就是丁原要比搖擺不定的董卓老實很多。
自從接管幷州兵,馬丁原倒是一直恪守著為手下該做的事情,一邊按照何進要求厲兵秣馬,一邊結交併州名士為其所用。
雖然幷州比不上中原文人名士眾多,也比不上燕趙之地壯士好漢雲集,可久戰之地的幷州,卻有他的優勢所在。
因為長年與胡人為伍,幷州的邊民個個都十分強悍,而且幷州出戰馬,在靠近邊關的幾個郡縣幾乎人人善騎。這也成就了自古幽並出精兵的美譽。
如今上任不過一年的丁原,不但收了一個勇猛的義子,而且已擁精兵萬餘。
不過好景不長,剛剛過了幾天舒心日子的丁原,接到了鎮北將軍姜麒鎮守幷州,節制幷州五郡的命令。
命令一到這可要了丁原的命了,雖然讓姜麒節制的幾郡除了西河、上郡,其餘幾地幾乎已經淪為胡人之地,有姜麒著一猛將幫他擋住邊關也挺不錯,可這出征大軍糧草讓他供給,就足夠丁原抓狂了。
如今的幷州因為胡人經常南下,而且又遇到天災,養活他們幷州的兵馬都差不多了,那裡還有餘糧。
還好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在隨後大將軍何進發來密函隱晦的道出,讓其用軍糧節制姜家軍的事情。只是名聲在外,連張讓都不放在眼裡的姜麒,是否好相與,就不得而知了。
、、、、、、、、、、、、、、、、、、、、、
晉陽北方最大的城池之一,曾經還做過趙國都城,入漢後為代國都,後又是幷州治所。
經過歷代的修建,如今的晉陽可謂牆高城厚,城牆東、西長約十里,面積約六十平方里,人口超過三萬,是幷州九郡、九十八縣中人口最多的地方。當然如若不是因為前些年邊民外遷,這晉陽人口最少還要多出三成。